2018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考察时曾强调,要主动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在提高城市经济密度、提高投入产出效率上下功夫,在增强创新策源能力上下功夫,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今年以来,面对汽车特强产业下行、中美贸易摩擦升级、企业外迁等内外部不利因素给我区经济发展带来的阻力,嘉定区经济委员会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为契机,认真学习贯彻总书记的指示要求,学做结合、查改贯通,把稳增长、促发展作为当前工作的首要任务,把破解发展瓶颈难题、服务企业发展作为开展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凝心聚力、多措并举,推动经济企稳回升、平稳运行。
破解难题,解决企业发展瓶颈
经济下行有压力,也有机遇。区经委紧紧围绕企业诉求,特别是困扰企业当前发展的重点难点,深入研究、查找问题、不断探索突破企业难题、稳定经济增长的新措施和好办法。
一是破解资源瓶颈,解决企业发展诉求。当前,工业用地资源紧张成为企业发展诉求中最主要的难题。区经委持续深化产业发展区域统筹机制,通过“路条”优先办理机制,加快资源供给。如协调解决依科公司提高容积率、格尔汽车土地“使改征”、上药中西环评审批等企业的19项诉求,其中有力推动了占地34.83亩、总投资 2.5亿元的跨国公司地区总部项目——堀场仪器总部项目完成项目准入,并在项目地块分割、项目评审、地块出让等环节中积极跟踪服务,逐一协调企业诉求,全力保障企业发展,预计该项目将于年底开工,达产后可新增产值3.2亿元。二是突破发展限制,落实留白区改扩建。根据原市级总体规划,我区19平方公里战略预留区内企业无法改扩建,部分企业发展因此受限。在市有关部门明确预留区内企业可通过评审实施改扩建后,区经委迅即发动申报,并通过政策解读、上门辅导,先后帮助8家企业获批改扩建,新增投资9.7亿元,新建13万平方米厂房,达产后可新增产值45.9亿元。其中,针对上级未明确的集体土地上企业改扩建进行了政策探索和突破,在市“三委两局”的评审过程中几经协调,帮助南翔镇和江桥镇的两家集体土地上企业顺利获批,一解企业发展受限难题。三是盘活已有资源,推动存量企业再发展。为推动存量企业发展再上新台阶,区经委牵头加快明确区内工业园区新功能定位,加大转型发展支持力度。协助原金宝园区完成核心区整体概念规划设计,推动临港嘉定科技城功能定位形成等初步成果,成功将原黄渡工业园区的转型升级工作纳入“3+5+X”市级重点区域转型升级清单,推动安亭•环同济创智城的建设等,进一步提升传统工业园区和企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抢占布局,加速新兴产业发展
外部环境越是严峻,越要用精神状态和担当作为的“向上”来扭转形势局面的“向下”。在当前经济“提质增效”发展的关键期,区经委始终牢记“稳增长”发展使命,抢占产业发展新布局,重点加速壮大新兴产业发展动能,切实把新兴产业链条、产业集群、产业生态做起来、强起来。
一是强化招商引资,抢先布局新兴产业。紧紧围绕“一个万亿级、两个千亿级”产业,千方百计强化招商引资,不断增进经济发展潜在动能。加快汽车产业整体规划布局,部署推进氢能港建设。全力做好嘉定智能传感器产业园揭幕准备工作,着力推进以联影微电子、中电科13所MEMS传感器产业项目、华进半导体封装先导技术研发中心等为首的一批重大产业项目签约。紧抓参展澳门和各类重大招商活动契机,进一步搭建好平台,做好我区重点产业和企业的海外推介工作,帮助企业全力开拓国际市场。二是用足政策资源,培育经济新增长点。持续加强引导企业开展技术改造,积极鼓励符合条件的企业申报市、区级技术改造扶持项目,支持通过先进技术的引入实现企业生产及制造能力的高端化、智能化、高效化和绿色化。精准站位工业互联网、无人驾驶、氢燃料汽车、智能传感、人工智能、精准医疗等新兴产业发展的历史机遇,修订研究《嘉定区推进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嘉定区进一步鼓励智能传感器发展的若干意见》等一批着力点更加精准、更加聚焦的新政策,为壮大新兴产业集聚创造更好条件。三是加快项目推进,提升产业发展后劲。持续优化职能部门协同推进速度、建立完善全程代办服务机制、积极寻求市级部门支持等,进一步加快在项目准入、土地储备立项及出让、项目施工建设等几个阶段的紧密衔接,提升各环节服务实效,通过加强项目的全流程服务和全流程管理,力促项目早落地、早竣工、早投产。重点确保大众MEB、云宿科技、三友医疗等一批新兴产业重点项目建设,实现竣工验收。
优化服务,全力保障企业发展
国内外宏观经济下行态势不减,区内实体经济运行下行压力持续加大。在主题教育开展过程中,区经委始终把服务实体经济发展作为第一要务,推动企业更好更优更快发展。
一是出好政策,让企业“得实享惠”。在走访了解企业发展需求的基础上,结合区内产业发展实际情况,区经委研究起草《关于建设世界级汽车产业中心实施意见》、《嘉定区工业互联网纲要》(草案),出台《嘉定区鼓励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发展的有关意见(试行)》、修订《进一步加快产业转型推动四大产业集群创新发展若干政策》等,同时全面梳理国家、市级和各兄弟区县出台的惠企政策,形成政策比较分析,为后续政策出台提供参考和支撑。年内,共申报、拨付扶持资金6亿5千多万元,300多家企业受到实实在在的帮助。二是讲透政策,让企业“知早用好”。通过先后召开“促进资源高效率配置,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专题培训、总部经济发展座谈会、“两化融合自评估与贯标”专项培训等,邀请市、区两级部门专家、优秀园区企业代表解读政策、分享经验、交流做法,同时印制政策汇编、制作政策“干货”折页、加大网站、微信政策宣传力度,推动区内企业政策全知晓、政策内容全覆盖、落实部门全掌握,用好用足政策。三是简化流程,让企业“好办快办”。主动复制借鉴自贸试验区新片区创新制度政策,配合海关推进属地纳税人管理试点工作,压缩外贸企业整体通关时间近50%,同时落实市级优化外贸企业服务举措,完善推广国际贸易“一网通办”、“单一窗口”建设,简化企业办理流程,持续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加快优化营商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