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组工要情 > 基层工作 > 内容
区教育工作党委:创建“三全”工作机制,深入推进“四史”学习教育
来源:上海嘉定 发布时间:2020-07-31 点击数:

在教育系统开展“四史”学习教育,根本在于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学校、进课堂、进师生头脑。区教育工作党委坚持聚焦主线、统筹力量、整合资源、创新载体,深入推进“四史”学习教育,切实做到以史明志、资政育人,汲取加快推进区域教育现代化的力量。

三级联动,工作体系“全链条”构建

对标区委统一要求,全面动员、精心谋划、分类指导,确保全覆盖、有实效。党委定向领学。成立区教育工作党委“四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针对党员、干部、师生不同特点,精准研制工作方案,下发学习资料清单、专家资源清单、红色资源汇编,把“四史”学习教育作为干部、党员教育培训重要内容,组织3600余名党员集体参加“战‘疫’护桃李‘云’端耀初心”线上主题活动,并以中心组学习、专题党课等方式先学先行,带领教育系统14万师生全员投入。网格统整促学。九个网格党建共同体集聚力量、集聚智慧,实现学习资源共享、学习成果共享。如安亭学区、疁城教育集团邀请同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中小学特级书记作专题报告,南翔学区、迎园教育集团、新城教育集团开展“让党旗在校园高高飘扬”“先锋引学话‘四史’ 线下‘云’上过党日 ”等线上主题党日活动,强化学史明史初心永驻、立德树人使命在肩。基层抓实深学。各基层党组织落实“一校一方案”,将“四史”学习教育有机融入“三会一课”等日常组织生活,支部书记人人讲党课,党员至少通读一本史、至少精学一个点、至少交流一次感悟。如同济黄渡小学“一周一公示”,督促党员坚持天天学、周周学、月月学,自觉养成勤学勤思的好习惯。以教育“十四五”规划启动为契机,组织开展“我为十四五献一计”主题党日活动,为区域教育发展献计献策432条。

双向拓展,教育资源“全领域”整合

坚持内外并举、统筹推进,活用教育系统内外各类教育资源,为开展“四史”学习教育提供生动鲜活的素材、实践体验的平台。主动挖掘行业内部资源。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主阵地作用,以思政课为关键,语文、历史学科为骨干,其他各门课为支撑,形成“四史”教育课程体系。如上大附属南翔高中政治课以数据、案例介绍战“疫”中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历史课回顾、比较中西方应对疫情的不同历史,共同引导学生深入体会制度优势。组织中小学思政、历史等有关学科教师开展教学研讨、集体备课,开展相关教案设计评选和优秀课例展示活动,探索“四史”进课堂的有效途径和方式。组建老校长、老党员、老教师、抗疫先进人物等构成的学习宣讲团,讲好区域党史故事和嘉定教育故事。推进许苏民纪念馆和娄塘学校红色文化教育基地建设,开发基地现场教学课程,凸显基地育人功能。主动整合行业外部资源。积极利用市、区两级红色教育资源,用好区域精品线路,开发“行走中的党课”,依托区内102家校外实践基地,开展青少年学生爱赏嘉定“文化科技之旅”等研学寻访活动,将红色资源转化为生动教材,引导党员、干部、师生体验感悟革命传统和时代精神。加强与区域内高校合作,实施“育苗行动”等合作项目,开展“同学一部‘四史’共育时代新人”主题活动,释放高校优质思政资源辐射效应。

多元融入,活动载体“全方位”创新

注重聚焦需求、创新载体、形成特色,“像盐溶于汤一样”,在各类活动中巧妙融入“四史”学习教育,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融入精品党课。创设沉浸体验课堂,综合运用音乐、电影、诵读、讲演、绘画等艺术形式,融“四史”教育内容于一体,重点打造10堂原创精品党课。如著名音乐家易凤林以创作的《新天地》《踏响新节奏》《圆梦中国》为主线,串联起党的百年历程,让党员在音乐和歌声中学习党史;华江小学结合学校特色项目,带动党员通过听讲座、谈感悟、学创作,实现了学海派连环画与学党史的有机融合。融入主题教育。开展“四史”教育成长体验营,通过寻宝解密、闯关答题、微读书会等形式,让青少年学生在探索体验中感受红色文化。将“四史”学习内容纳入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青年党校、青年团校等学习培训必修范畴,在各类重要纪念日,如十八岁成人仪式、入团入队仪式、开学典礼等关键时间点,开展主题教育、团队活动、雏鹰争章等活动,讲好“四史”中的关键人物、关键事件。融入特色活动。推动各基层党组织在认真落实“规定动作”的基础上,精心设计“自选动作”,抓出特色亮点。如徐行小学以“为党庆祝生日”为主题,凸显“草编教育”品牌;南苑中学组织党员前往州桥画院开展“四史”篆刻艺术活动;封浜小学引导全体教师加入到“重温经典 戮力前行”书写毛泽东诗词作品的行列中。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