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组工要情 > 基层工作 > 内容
外冈镇精心打造“老大人”队伍,以“三网融合”织密邻聚力
来源:上海嘉定 发布时间:2021-08-17 点击数:

外冈镇党委积极探索宅基地置换后的农民集中居住社区党建工作,挖掘了一批阅历丰富、热心公益、办事公道的乡贤,并赋予这支“长者”队伍具有嘉定农村地区地方传统底蕴和文化的称呼——“老大人”。通过精心打造“老大人”队伍300余人,将“老大人”工作法作为有效抓手和载体,强化“老干部”党建网、“老大人”综治网、“小大人”传承网“三网融合”,发挥其协同作战、合力破难的职能,有效提升群众对外冈镇快速发展的认同感。

扎实“老干部”党建网

“官方主导”,严密组织“老大人”体系建设

2019年外冈镇成立“老大人”社区治理促进中心党支部,共集结了以龚学清、蔡宝娟为代表的,来自文化、教育、医疗、法律等行业的退休党员领导干部50余人,分别新建或编入“资政老大人”“贤达老大人”“督查老大人”等,成立了类型多样、功能多元、各具特色的十支镇级“老大人”队伍、百支社区“老大人”队伍,各具所长,为社区党员群众提供涵盖法律调解、养生问诊、群众文艺等多方面服务。

8097a76e2306447cbfb644f29964c8fa.jpg

明“制”立“规”,完善充实“老大人”站点制度

外冈镇在24个村居成立“老大人”工作站,确保站点工作常态化。每个月最后一个工作日前,将下个月“老大人”接访安排表及“老大人”自身特长简介通过宣传栏、张贴通知等方式公示,让群众知晓,方便“对症下药”,使工作站成为“听民声、传民意、解民忧”“教化乡民、反哺乡里、涵养文明乡风”的平台。

支部引领,提升发挥“老大人”政治建设

“老大人”社区治理促进中心党支部与“老大人”所在的社区党组织联动共建,以“三会一课”、“5+7”组织生活会为基本平台,带动整个团队每月开展集中学习,不断提高队伍成员的政治理论水平和协调能力,进一步强化担当意识。

拓宽“老大人”综治网

构建党建网格体系,推动“老大人”参与网格化管理

按照党组织网格、联勤网格相融合的思路,网格设置以党组织设置的序列为基本原则,结合联勤网格进行综合划分,组建由镇级网格、村居网格、“微网格+‘老大人’”形成的网格体系,不断推动网格间的上下联动、横向互动,做到将党建、社会治理全要素纳入网格化管理体系。

提升党建引领融入,推动实现全方位覆盖

依托网格层级设置,实现全地域覆盖,坚持以“组织所为”与“群众所需”无缝对接为目标,把党建工作融入网格化管理服务的各个领域,实现党建引领全领域覆盖,在网格内形成党建工作共议、党员教育共抓、廉洁文化共育、专项工作共推、焦点矛盾共破,公益事业联办、治安维稳联防、群文活动联谊的工作机制。

落实网格工作机制,推动实现常态化保障

建立信息排查报送机制,由“老大人”深入各家各户,通过“民间往来”的多种形式,聊家常、听民意,提升服务能级,做到网格内民情动态、需求事项等“全了解”,将群众家门口的小矛盾解决在楼组,定期在工作例会上向村居网格长进行汇报,并及时与网格内其他成员共享信息。涉及到需外冈镇职能部门协调处置的事务,一部分依托联勤网格平台进行流转处置,另一部分由“老大人”将问题带到党代表工作室,在这一“交锋地带”与区、镇党代表及党员干部共同协商。

25094f6ff3ee45068514e38e5e6887b2.jpg

建立“小大人”传承网

润物无声,乡贤涵养乡风

在宅基地置换工作后,对于转换身份的新市民,在改变原有生活方式、思维方式的过程中,大多难以迅速进入角色。外冈镇党委将“老大人”与入党积极分子、“拆二代”等有机结合,通过集中庆生会等形式,“谈家风、传家训”,交流思想、学习、工作,引导年轻人在活动中看到比较、受到教育、改进理念,自觉向贤良看齐,与文明为伍,将“教化乡民、反哺乡里、涵养文明乡风”的文化保留并传承。

“新”苗启蒙,传承点燃“引擎”

外冈镇注入孩子成长教育这一“助燃剂”,以“党旗耀‘新’苗”三年行动、带着党旗“品”三城系列活动、“带着爸爸去种田” 亲子活动等,点燃“红色引擎”,开启全镇“新”苗党建工作新局面。邀请市委党史研究室老师开设“娃娃”讲堂,以贴切易懂的语言及配图,为“新”苗们生动讲述中国共产党的历史。

c15b7ead0e014996b73edb1e74d25055.jpg

服务续航,议事“觉醒”意识

红色主题教育是核心要素,家风传承和亲情传递是联结纽带,加强价值引领接轨社会建设是关键示范。2020年,外冈镇成立“小大人”儿童议事会,与“老大人”携手行动,形成青少年参与机制,培养发现、探讨、思考问题的能力,增强青少年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