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居家老年人特别是高龄、独居、行动不便等特殊老年群体与普通人群相比,其处境更容易遭遇生活挑战和生存压力,如何保障好这一特殊群体,做好就医问药、日常饮食等相关保供工作? 4月中旬,嘉定区科委科协党组根据区委总体部署要求,迅速组建一支由委机关和事业单位干部组成的“党员助困突击队”,10名队员中既有处级领导干部,又有中层干部、支部委员,也有普通党员,他们各司其职,负责对全区17700多名“7+2”重点帮扶人员(“7+2”人员指:7类生活困难人员群体,包括独居老人、孕产妇、残疾人、行动不便人员、血透患者、精神病患者、慢性病患者;2类食宿困难人员群体,包括滞留街头人员、“做饭难”人员)在食宿、医疗、药品、特殊需求等方面的困难及诉求问题进行汇总梳理、下推分办、跟踪进展和抽查复核,推动街镇、村居落实好保供帮扶措施,为困难群体解决燃眉之急,做好托底保障。
“一条信息就是一份信任”
面对每天成百上千条的电话调查信息,突击队员发扬严谨细致、准确务实的工作作风,仔细梳理、认真分析、准确研判,按照轻重缓急及时汇总相关信息,不遗漏每一个数据。他们始终认为,“每一条信息都是受助者对我们的一份信任,我们不能辜负”。截至5月16日,突击队共梳理出家中没有或缺少食物的886人、家中没有或缺少常用药的1081人,分别占有效调研人数的6.2%、7.6%,并督促街镇逐一进行针对性地帮扶,核查落实情况直至群众困难得到实际解决。
“一张工单就是一个希望”
“受助人的合理需求,我们一定要竭尽所能帮助他们实现”。突击队员将需求进行科学分类,提高办事效率,紧急事件,通过绿色通道及时发送至区网格办即刻办理;一般事件,通过保供工作群每日定时下推各街镇限时办结。灵活的工作机制得到各街镇的积极响应,问题处置及时、效果明显。针对部分街镇出现的横向部门协调难的情况,及时与相关单位进行沟通协商,明确了“谁受领(任务)、谁落实(解决)、谁反馈(结果)”的工作要求和保供、网格等多部门协同的工作机制,确保特殊人群的需求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截至5月16日,突击队共向街镇派发紧急事件工单251件,一般事件工单4642件,全部得到落实。同时还编写了27期《“7+2”保供电调日报》和1期经验做法简报,及时把信息上传下达,为提高工作质量提出可行的对策建议。
“一次回访就是一次检视”
“受助者的需求有没有实现,效果如何,一定程度上就是对我们工作的一次检视”。基于切实为困难群体、特殊群体排忧解难,守住民生底线的工作目标,突击队员每天从各街镇的反馈中随机抽取部分记录,对解决落实结果予以抽查核实,并把核实情况及时与街镇进行沟通,督促街镇持续跟踪,直到问题解决。同时考虑到服务人群中年纪大的本地居民比例较高,在复核过程中需要用上海本地话进行沟通,特安排2名本地队员负责回访复核,一句“爷叔、阿姨”拉近了相互距离;遇到部分受助者因压力过大,面对回访情绪激动,言辞激烈,他们始终初心不改,耐心沟通。截至5月16日,共抽查复核638人次,相关需求全部获得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