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城乡融合发展,畅通城乡要素流动。近年来,嘉定区马陆镇党委紧紧围绕乡村振兴战略要求,立足城乡交织属性,放大新城发展优势,在赋能增效、彰显价值中着力绘就各美其美的乡村振兴画卷,全力打造相得益彰的新城“后花园”。
以“小矩阵”凝聚“大合力”,厚植组织振兴“底色”
深化4X3基层党建工作矩阵,从组织、引领、服务入手,在小微网格中夯实乡村振兴基层基础。织密组织体系。积极构建马上发现、马上行动的“网格共同体”,延伸“村党组织-村民小组党小组-党员联系户”链条,综合村组设置、片区规划等划小治理单元,全镇各村现设置106个小微网格,并将党员干部、志愿者骨干、新村民、乡贤等力量充实到小微网格长、专职网格员队伍中,畅通“群众找党员、党员进网格、网格解难题”的工作路径。发挥引领作用。选优配强村党组织带头人队伍,以育林带教、分组研讨、实地调研等举措做优“好书记课堂”,为干部挑大梁赋能;用心培育合作社“党建+技术”带头人,加大扶持力度、规范技术标准,新型职业农民人数连年增长,不断夯实乡村人才支撑体系。在11个试点村组投入使用樊家村“敬乐堂”、彭赵村“众仁堂”等宅舍文化阵地,已成为小微网格中聚人气、接地气的红色文化客厅。推进服务行动。各村广泛开展“大家帮侬忙”行动,项目化推进惠民服务落实落细。依托议事会、走组入户等载体出谋划策献一计,在你呼我应中已推动部分村组电箱升级、健身苑翻新、公厕改建等实事落地。各村培育壮大志愿队伍、提供多样服务,如立新村“邻聚力”志愿队定期走访孤寡、上门义诊,大宏村“老党员巡访社”在疫情防控、环境卫生等方面发挥督查作用。
从“一时净”走向“长期美”,增添高效治理“亮色”
坚持集中整治和长效管理相结合,推动乡村治理迈向智理、走向高效。优化人居环境。将农村人居环境优化工程列入镇“十大为民办实事”项目,有序推进违法用地整治、村庄景观绿化建设、村庄清洁行动等落细落实,大力推进“三五行动”“百日行动”,建立镇级“啄木鸟”巡查队伍,巩固提升农村人居环境。丰富乡村功能。结合乡村振兴示范村、美丽乡村示范村创建工作,全力推进基础设施提标改造,如戬浜村开展供水管网翻新改造,让村民从“用上水”变成“用好水”;大裕村新建2条林下开放式步道,方便村民散步健身。重点推动教育、医疗、养老等资源向农村倾斜覆盖,完善村级为老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站布局,全力打造乡村版的“15分钟社区生活圈”。提升治理能级。持续推进农村封闭式管理建设,年内对12个村民小组启动项目建设,整体覆盖率近七成。探索数字赋能,北管村建成村级“一网统管”平台,具备消防管理、车辆违停、水质监测、垃圾误时投放监测等应用场景,逐步向精细化、网格化的乡村数字治理转变。
以“新举措”释放“新动能”,凸显品质产业“特色”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带动农民共同富裕富足,让发展成果更多惠及农民群众。在加强集体资产监管上出真招。针对农村集体土地和物业租赁等重大经济事项,制定实施细则,实现线上预审全覆盖,确保资产、资金规范管理。深入开展农村集体资产摸底清查工作,进一步健全集体资产清查制度和定期报告制度,确保集体资产底账清、情况明。在做强马陆葡萄品牌上出新招。新建全周期跟踪式“马陆葡萄数字云平台”,可查看分布情况、种植信息、农事操作等,同步启用“一串一码”溯源标签系统,以“云平台+追溯码”形式,规范“马陆葡萄”品牌授权管理,实现线上一张图看全貌,线下一个码查真伪。在壮大村级经济上出实招。通过村集体厂房修缮维护、收购优质资产、开发闲置用地等举措,推动集体资产保值增值。对于不符合产业导向的低端产业或经营困难企业,加快腾笼换鸟,引进优质产业项目,全面提升村集体经济收益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