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组工要情 > 基层工作 > 内容
真新街道:温暖过寒冬!汇聚点点微光,守护群众健康
来源:上海嘉定 发布时间:2023-01-31 点击数:

嘉定区真新街道作为上海首批大居基地和典型的人口导入区,户籍人口老龄化突出,居住人口流动性活跃。疫情防控进入新阶段以来,真新街道发挥党建引领优势,有序组织动员党员群众,汇聚点点微光,让大家抱团取暖,温暖过寒冬。

聚焦重点人群和重点场所,做到诊前心中有数

为全力以赴做好特殊人群关心关爱工作,真新街道第一时间选派20名能力突出、敢挑重担的机关党员干部担任村居“第二书记”,并以“1+3”模式形成规模超过80人的下沉梯队,鼓励“第二书记”做到“一专多能”,推动防疫关口前移、触角延伸、重心下沉。

摸清重点人群底数,做到底数清、情况明、数据准

真新街道利用网格力量,全面排摸独居老人等“6+4+1+1+1”人群信息,及时了解他们的困难和需要,不断优化服务措施。以专车接送、开通绿色通道、流动接种小分队送苗上门等方式,方便老年人接种疫苗。家住丰二社区的居民戴先生,今年91岁,此前因有基础疾病迟未接种。他坦言:“平时很少出门,见不到啥外人,但和家人接触也有感染的风险。”正好这天社区有疫苗流动接种小分队,医护人员上门一一解答了戴先生及其家属的疑惑,经过接种要求评估、知情同意书签署等程序后,老人完成了疫苗接种。

加强重点场所管理,做到管得住、防得住、管得好

真新街道养老院与多家单位建立联动机制,全力保障院内老人的安全。真新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老人搭建就医急速通道,配备专业医生在线对院内感染老人实行就医、用药指导,实现医疗物资、就医双联动;真新街道办事处为养老院配足消杀、防护等物资,提供闭环人员转运及非感染人员集中隔离转运服务,实现防疫物资、送医双联动;第三方养护机构借助资源优势,租借制氧机10台,缓解院内老人急救吸氧需求,有力保障老人生命健康。

医护人员、心理团队齐上阵,坚守基层首诊前线

“家里86岁的老人高烧已经昏迷,我们拨打了120,但是害怕来不及。”一天晚上9点,在真新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值班的医护人员梁巍接到了居民打来的求助电话。梁巍立即联系市120急救调度指挥中心说明情况,很快,老人被送至医院抢救。

家门口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作为新冠患者分级诊疗的“前哨站”,近日来,全科门诊每天接诊超过1000名患者。为解决人手不足的问题,不少医护人员24小时在门诊、病房、值班室连轴转,“只要患者有需要,我们就能坚持”。同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通了24小时咨询热线,并依托家庭医生服务团队,成立家医服务社群,对社区居民用药、就医等问题作详细解答。

医护人员全力佑护群众生命安全,温情上线的心理团队亦倾心倾力解民忧。在真新街道党工委的统一部署下,组建了一支面向社区疫情防控一线人员和广大党员群众的心理疏导团队,团队成员包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精卫医生、学校心理老师、司法所人民调解员、“书记工作室”老书记、街道相关工作人员、第三方律师及专业心理咨询师等。自该服务热线开通以来,为更好地回应群众所需,还建立了首问负责制和轮班制,确保特殊时期服务保障不间断。

社区邻里爱心接力共克时艰,真情点燃生活希望

“阿姨我来送餐了,最近身体还好吧?”“不要忘记按时吃药,有什么事情记得给我打电话。”助老餐送餐员谢春荣每日中午送餐时,总不忘对老人嘘寒问暖,让独居在家的老人们感受到亲情般的温暖。

送助老餐、共享医药物资等这类场景在真新街道不断上演,邻里间互帮互助时流露出的真情,点燃了居民无助时的希望,传递了满满的正能量。

祁连社区丰四楼组长群内,一位居民年事已高的母亲发起了高烧但没有买到退烧药,十分着急。书记得知情况后在群里寻求支援,很快就有一名党员同志伸出援手,让家人将药送到病人家中,抚平了居民内心的不安和焦虑。

萤火微光,愿为其芒。真新街道始终坚持“街道围着社区转,社区围着居民转”,号召街道全体上下齐心协力,凝聚起点滴微光,守护好居民群众健康平安,让这个寒冬更温暖!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