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组工要情 > 基层工作 > 内容
江桥镇红光村:用好“微积分”,探索乡村治理“最优解”
来源:上海嘉定 发布时间:2023-09-28 点击数: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推进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这进一步明确了加强基层治理的重要抓手。作为典型的合并村、城中村、动迁村,面对群体多元、需求多样、居住多处的实际情况,嘉定区江桥镇红光村坚持党建引领,以“网格化”党建、“积分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为抓手,不断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建设,助力和美乡村“光彩照人”。

聚焦“微”格赋能,做实“网格化”党建

强化组织建设,让“党在我身边”。根据就近、就便、就熟的“三就”原则,将辖区所有党员编入7个村组支部和1个新村民支部中。同时,根据村管人员、优秀村民组长、本组能人的“三优先”理念,选好村组支部书记和党建联络员。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组织体系,有效强化了村级党组织在乡村治理中的领导核心作用和资源整合功能。强化平台建设,让“事在格中办”。注重挖掘“能人资源”,成立红喇叭宣传队、红徽章先锋队、红马甲整治队等多支网格自治队伍,引领各类群体参与到日常村务中,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的浓厚氛围。同时,依托现有阵地,先后打造“健康驿站”“红磁场议事会”等小微网格党群服务点,进一步提升村民的幸福感和满意度。

坚持“积”习成俗,做细“积分化”管理

2019年,红光村开始实行垃圾分类“积分兑换制”,村民分类投放获得的积分,不仅可以用于兑换日用品,同时也是评定“美丽庭院”“美丽家庭”等荣誉的重要基础。“积分兑换制”的推行,让新老村民竞相“攒分”,“积”活了内生动力,更让人居环境不断“加分”,“兑”出了美丽乡村。2021年,红光村荣获江桥镇“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示范村”,相关做法也被多家平台报道介绍。小小积分,就像一把标尺,把看不见的乡村治理变得有准则、有刻度。下一步,拟将村民议事、平安建设、文明新风、志愿服务等方面均纳入“积分化”管理的内容,进一步激发广大村民参与村级事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实现“村”与“民”的双向奔赴。

注重“分”类施策,做优“精细化”服务

以心暖人,更好服务“一老”。面对村民“老龄化”的趋势,红光村以更好满足老年人群精神文化需求为抓手,持续助力老有所乐、老有所为。2023年,成功获评“上海市老年友好型社区”荣誉称号。以诚感人,更好服务“新村民”。面对在村居住的大量来沪人员,红光村亲切友好地将其称呼为“新村民”,并将“新老一体、管服并举、家园同建”的理念贯穿工作始终。通过成立新村民党支部、设立新村民服务窗口、开展联合志愿行动等,不断拉进新老村民之间的距离。以情动人,更好服务“上楼村民”。面对动迁离村的“上楼村民”,红光村坚持跨前一步、主动服务,联合居民区党组织持续开展“双关爱”行动,让他们尽快融入社区生活,也增强对户籍地的归属感。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