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家居民区网格坐落于嘉定区马陆镇东南侧,总面积3.9平方公里,辖区内农村老宅、农民动迁小区、商品住宅、商业广场等各业态并存,在流动人口多、人员结构多元、公共基础设施薄弱等多重因素叠加下,面临人员管理难、需求对接难、街区治理难等复合型社区治理顽疾。
为破解治理顽疾、提升治理能效,陆家社区党总支坚持党建引领,建立“社区党总支-小微网格党支部-楼组党小组”三级服务网格,不断延伸小微网格“触角”,探索“2x2x2”的“幂次方”网格工作法,打造更密实、更日常、更暖心的社区治理新格局。
调研+联动,网格体系“密实+”
如何把社区治理这张网越织越密、越织越实?陆家社区党总支将摸清居民需求作为首要考虑,将联动周边主体共建共治作为重要方式,持续细化网格工作。调研需求,“一线声音”清单化。在居民楼组建立党的工作小组,走进楼道深入群众、开展调研问计于民。通过面对面访谈、线下发放纸质问卷、线上发放电子问卷三种形式,集中调研居民意见建议。经过可行性考量,将筛选后的百余条有效意见纳入需求清单,包括增设文艺活动点位、强化垃圾厢房管理、用好社区云线上平台、优化居家适老化改造等,作为今后的工作方向。联动共建,“资源供给”一体化。发挥社区党建引领作用,联动多方资源、打造共享平台。开展“1+2+X”党建联建,由陆家社区康丰党支部牵头,楼委会、业委会协助,联合辖区内好世商业广场及周边X家单位、企业,集成打造“好世商业共同体”。每月开展议事会,共商治理“金点子”;每季度开展联谊会,邀请楼组达人在商场公益开讲;每年开展重点工作推进会,拟定年度推进项目,使诉求一体式受理、问题一条龙对接、反馈项目化体现。
众力+众智,网格管理“落实+”
加强管理,让网格有序运作,陆家社区集众力、聚众智,优化日常制度、探索治理良策,杜绝治理“无头无尾”。集众力,优化日常制度。在原有的小微网格党小组基础上,陆家社区持续更新网格工作力量花名册,结合“三必访”制度、分工方案及共治章程,优化巡查制度。由网格长履行“领头雁”责任,每周两次带领楼组长、党员志愿者、物业公司等网格成员共治力量,进行全点位巡查,将巡查问题、协调进度、处理情况,全部记录于常态化巡查册,定期、定点、定效,督促辖区问题应改尽改。聚众智,共议治理良策。依托网格议事制度,延伸“三驾马车”治理半径。每双周邀请业委会成员、物业公司、网格骨干、企业商铺代表,共聚楼组会客厅、召开网格议事会;每月召开社区联席会议,会同相关职能部门了解治理难点、制定解决方案、总结治理经验。如社区协同镇城管中队、共享单车运营单位开展11号线马陆站周边联合整治,设置非机动车疏导点、安排联勤不间断巡逻、清运无序停放车辆,维护交通环境整洁有序。
广度+精度,网格服务“暖心+”
抓住为民服务这条工作主线,陆家社区广泛“网”罗达人、精准定“格”人群,让社区治理升温。“网”罗达人,服务有广度。凝聚专业力量,利用微信联络矩阵、社区云平台,在网格内挖掘到电信从业者、心理咨询师、法律顾问等“楼组达人”,先后成立“社区宣讲团”、“网格志愿队”、“律师后援团”等各领域团队,开展法律咨询、科技助老、反电诈等主题的专项助民课堂。引入补充力量,聘请“两新”党组织党员作为小微网格党群服务点的党建指导员,将闲置售楼部改造为“小马充电站”,为周边居民、新就业群体提供充电休息、协商议事的场所。定“格”人群,服务有精度。针对社区内老龄群体,佳兆业小微网格与养老院联动,为空巢老人、孤寡独居老人提供“一对一”结对帮扶,同时定期开展“公益理发”、“老年学堂”、“健康义诊”等志愿服务,在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上为社区老年人“双重兜底”。针对社区内青少年,好世小微网格借助楼组党建工作小组末梢力量,协调场地、征集图书、招募达人,“从0到1”为小区青少年打造起一座“楼组图书馆”。同时,以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为目的,发起“暑期面对面”项目,通过扎染、木工、剪纸、游戏等活动增强孩子与家长之间的双向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