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组工要情 > 基层工作 > 内容
马陆镇包桥村:包罗“网”中事 架起“格”中桥
来源:上海嘉定 发布时间:2023-11-09 点击数:

近期,马陆镇包桥村在日常小微网格巡查中,发现辖区厂房存在安全隐患问题。村党总支立即“顺藤摸瓜”,落实网格化管理提前干预,联合公安、消防、产业等部门协同推进,及时消除相关安全隐患。

作为马陆镇东侧的混合型农村社区,包桥村地处宝安公路与浏翔公路交接处,常住人口八千余人,外来人口占比80%,企业300多家,潜在风险隐患多、治理难度大。包桥村按照“便于组织、便于管理、便于服务”的原则,将辖区划分为老宅村民组、农民集中居住小区、企业商铺等6个小微网格。今年以来,包桥村党总支坚持以群众需求为导向,建强网格组织体系,抓实网格服务项目,搭建网格共治平台,积极探索网格治理有效途径,下好服务群众先手棋。

完善组织体系 织密基层治理“一张网”

坚持党建引领,推动网格全域覆盖。包桥村建立健全“网格-村居-小微”三级网格体系,将党的建设、公共服务、平安建设、综治维稳等工作纳入同一网格,实现“小网格大融合”。网格由镇领导担任东二网格负责人,村党总支第一书记担任单元网格长,各小微网格由村两委担任网格长,再配有1名专职网格员和多名‘五大员’,形成“网格定人、每人定责”的网格工作机制,不断提升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覆盖率和精准度。

加强队伍建设,充实网格工作力量。强化党员示范带动,在小区、老宅建立12个党小组,积极引导党员至网格报到,充分发挥党员在基层治理中的有效支撑作用。同时统筹物业、联勤、村居民代表、退休干部、志愿者等力量,及时倾听民声,充分发挥其活户籍、活档案、活地图的“三活”优势,摸清各小微网格内“人、情、地、事、物、组织”等要素,构建一张“互联网”,让信息在网格中贯通。

提升治理实效 做好为民服务“一件事”

以问题为导向,落实精细管理。通过村民反映、网格员走村入户、线上圈群内信息收集、12345热线接单等方式征集问题线索,深入网格分片排摸,摸清群众需求,列出实事项目清单,跨前一步将矛盾化解在初始阶段,确保“人到格中去、事在网中办、小事不出格、大事不出村”。针对辖区内存在的安全隐患、邻里纠纷等突出问题,及时处置并记录归档,有效改善了房屋群租、停车难停车乱、乱设摊位、违规搭建等问题93个。

以服务为依托,满足群众需求。联合红色老党员、优秀基层工作者、“两新”企业干部等资源组建宣讲队伍,结合乡村振兴、基层治理等内容,深入村居、企业开展理论宣讲活动,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在网格内落地生根。依托包桥村党群服务阵地,提供急救箱、饮用水、充电宝、休闲阅读、雨伞外借等各项便民服务,定期开展环境整治、文明引导、安全排查等志愿服务活动,鼓励全民参与、全民联动,打造家门口的“满满幸福”。

凝聚多元合力 拧成协同共治“一股绳”

联组座谈,以共商惠民生。深入推进网格工程后,村级协商议事更加细化,议事内容也更具针对性。如老宅村民组的2个小微网格内都组建了议事小组,村民代表就宅基地集体翻新问题向村委会积极建言献策,同步协同网格长、网格员向村民做好政策解释工作,使得意见征询工作更加顺利。目前严浦宅已开启施工,预计年底交房,稳步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整合资源,以共建促发展。包桥村不断推进村企共建联盟建设,形成“老百姓提需求,村居网格长列清单,企业网格长派单,企业来接单”的运作机制,实现群众需求与村企联盟的高质量对接。村企共建联盟成立以来,已有多家联盟企业为村民捐赠过智能烟雾报警器、电子血压计、防疫物资等,共同出资治理无名路,并每年结对慰问村中因病致贫户。下阶段,将积极引导企业助力新农村建设,结对帮助网格内村民组进行公共服务设施完善。

小微网格“网”住群众大小事、架起“格”中“走心桥”。下一步,马陆镇包桥村将继续积极优化网格管理措施,凝聚起小小网格的“大能量”,推动党建品牌“走心桥”走深走实,着力构建共建共治共享基层新格局。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