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组工要情 > 基层工作 > 内容
江桥镇:“小民生”展现“大作为”,为群众幸福感“加码”
来源:上海嘉定 发布时间:2023-12-06 点击数:

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开展以来,江桥镇各基层党组织牢牢把握“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的总要求,以“四百”大走访为抓手,聚焦群众急难愁盼,深化“一个支部一件实事”机制,实现服务群众“零距离”,打通为民服务“最后一公里”,推动主题教育走深走实走心。

新华村党总支:健身升级,暖民心拓运动“半径”

虽然室外的温度不高,但新华村李家宅健身广场上却是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牵引器、平步机、ABS象棋桌、单人骑马机……随处可见男女老少轻装上阵、挥汗如雨的身影。

“四百”大走访期间,有村民反映新华村健身设施匮乏,现有的公共设施已无法满足村民健身锻炼的需求。本着为村民办实事、解难题的宗旨,健身广场改建工程应运而生。新华村村委会成立了专项工程推进小组,收集村民对于场地规划、健身器材种类的意见,经过多次实地勘察和座谈商讨,制定了完备的改造计划,解决村民“健身难”问题。“健身广场要空气流通、光线充足、地面平坦,李家宅那有块拆违后闲置的空地,刚好能满足村民们的要求。”村里的工作人员介绍道。

不久之后,村民们期待已久的“家门口健身房”终于投入使用,“新建的健身广场很漂亮,现在我只要有空就会来锻炼身体。一到傍晚这里就是整个村最热闹的地方。”一位正在锻炼的村民高兴地说。为了不让“健身”变“伤身”,新华村还广泛发动志愿者、党员骨干的力量,落实健身广场器材维护和管理制度,定期开展检修、养护、清洁,切实让群众感受到“家门口健身房”的便利。

年丰村党总支:水管不堵,保民生为群众“解渴”

主题教育开展以来,年丰村党总支以群众需求为导向,深入开展“四百”大走访,有群众反映西通村民组的家用自来水在用水高峰期流水量小,希望村委会积极回应群众需求,解决群众的烦心事。

“民有所呼,村有所应”,村委会工作人员第一时间请专业人员前往现场勘察,发现原先的自来水管为铸铁管,长时间使用导致管内产生大量锈垢,用水高峰期出水量小,严重影响了村民的生活品质。为尽快解决村民用水难和水质差的问题,年丰村将供水管道改造工程纳入“一支部一实事”项目,联合封浜自来水厂、村民代表共同制定改造方案,将原有的老化铸铁管道更换为PE材质水管,同时进行一户一表改造,为村民更换水表和阀门。“我们采用了分区段施工法,协调施工时间,压紧压实各方责任,保质保量的同时,尽量减少对村民正常生活的影响。”村干部介绍道。改造的各个环节,都有村民组长、党员、志愿者的参与,大家群策群力,共同为建设美好家园贡献力量。

一位村民兴冲冲地拧开自家的水龙头,看着水管里的水哗哗地流,他高兴地对回访的村民干部说:“水管通了,我们的心也不堵了,这次改造解决了我们用水的大难题,感谢村里为我们老百姓办的实事、好事!”

高潮村党总支:停车有位,解民忧让服务“到位”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私家车数量不断增长,“停车难”成为了群众最关心的民生问题之一。高潮村西小区是开放式小区,“随进随出”意味着外来车辆难以管理,村民自家的车无处可停、外来车辆乱停等问题时有发生。

“我们小区停车位本来就‘一位难求’,有外来的车跟我们抢车位不说,还经常停得乱糟糟的。”绿化带、消防通道被占用,停好的车被堵等糟心事让居民苦不堪言,不仅影响正常出行,还埋藏了不少安全隐患。为解决西小区“停车难、停车乱”这个痛点、堵点,在主题教育开展过程中,村委会工作人员带头,联合村民组长、联防队员开展走访调查,广泛收集民情民意,制定停车管理办法,厘清车辆底数,录入住户信息,发放专门的停车标识,做到一车一证。整合公共资源,重新规划停车位,优化闲置地块,开辟临时停车位。在挖掘“有限空间”的基础上,还积极探索“潮汐停车”新模式,实施错峰、共享停车。同时,发动群众自治力量,设立停车管理志愿者,引导居民规范停放。

至此,困扰群众许久的停车问题基本得到了妥善解决,通过家门口的“微小”改造,擦亮了居民生活的幸福底色。“现在好了,大家也不再为了抢车位争吵了,重新规划好停车位连小区看着都整洁了不少。”说起小区的变化,居民连连点赞。

下一步,江桥镇各基层党组织将继续深入开展“一个支部一件实事”活动,切实将主题教育成效转化为坚定理想信念、锤炼党性、指导实践的强大动力。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