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度建设最能管根本、管长远,既是工作成果的体现,也是巩固成果的保障。嘉定镇街道着力常抓长治,统筹多元主体、多方资源、多效机制,以“四百”大走访调研常态化、群众工作法联动机制长效化、“双报到”资源注入长期化为抓手,分类施策巩固主题教育成果,以高效能治理助推高质量发展,领跑善治大赛道,擘画古镇新图景。
深化“四百”大走访工作实效,推动走访调研常态化
坚持走访路线,改进干部作风。持续推动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以明确工作安排、具体工作机制、丰富工作经验深化“四百”大走访。将“四百”大走访纳入常规工作中,作为科学决策的关键环节,化解矛盾、促进和谐的重要渠道,落实工作、为民办事的有力抓手,固本强基、锤炼干部的有效手段,推动走访调研成为工作常态。
依托走访网络,主动掌握情况。依托“四百”大走访工作开展期间已经形成的线上和线下走访网络,进一步完善走访方式,深化一人一档机制。线下延续全覆盖式排摸方式,主动入户走访,同时根据居民类型确定不同的定期走访频次,动态了解居民情况、关注重点人群、确保人房信息。线上利用楼组微信群和“社区云”系统优化记录方式,做到及时倾听群众呼声、掌握居民诉求、找准问题需求。
健全解决机制,优化反馈处理。结合基层实际情况,街道党工委、社区党组织形成分层分类解决机制,现场解决能解决的问题,无法现场解决的问题及时反馈、列入问题清单,通过社区民主协商、条线部门介入或多方联动共同解决,其他困难较大、解决时间较长的,上报区、街镇层面解决。同时推广群众满意度测评,通过知晓度、及时性、满意度三个方面衡量走访调研工作结果,听取群众意见建议,形成社区治理常态长效工作机制。
践行群众工作法达到同频共振,确保联动机制长效化
多元主体助推楼组加梯。发挥党员先锋作用,从机关、社区和企业等各领域遴选了年轻干部组成攻坚拔点小组,挖掘社区中一大批热心党员、社区能人,引导加梯楼组成立以党员、第二楼组长和居民骨干为核心的“加梯自治小组”,同步建立居委、业委、物业和民警等“四位一体”工作领导小组,分类制定协商劝说方案,有序推进加梯工作,强化居民共联共议共治的工作纽带。
群众核心加速旧改攻坚。“西门历史文化街区”片区融委会形成街道党工委统筹协调、相关区级部门党组织积极融入、区域单位党组织广泛参与、“一体化建设指挥部”引领的街区开发建设格局,团结属地红线、社区多元力量,激发主动参与西门建设的内生动力。同时以一线“群众法”为核心,归纳总结“征收八法”,不断提高居民参与的积极主动性,加快街区开发建设进程。
织密网格深化共建共联。搭建网格党组织联建合作平台,统筹推进各项工作同向聚合、深度融合。探索三级网格“一网一群”模式,深化“美好社区·邻嘉网格”先锋行动,让服务内容及方式始终与群众需求保持“同频共振”。同时完善协调处突机制,依托社区楼组群、小微网格长群等线上载体,引导形成“群众上传问题——工程单位下派任务——施工单位线下处置——群众评价反馈”的闭环工作流程,形成条块共担、全力协同的工作合力。
发挥“2345”管理模式治理优势,实现资源注入长期化
“合伙人”整合区域资源力量。畅通供需对接渠道,加快资源互联互通,做强“融耀资源”推介赋能,细化“网格合伙”匹配注入,通过开展17个“网格合伙人”项目,推动网格单位成为社区“合伙人”中坚力量。同时选取街道6个社区推出“美好社区”先行项目,形成“边探索边总结边推广”的工作模式,推动各领域党组织有效衔接、同频共振,实现社区党组织可调配、使用的资源大量增加,资源整合效率大幅提升。
“双报到”释放一线治理动能。凝聚辖区内在职党员力量,在尊重报到党员意愿的基础上,建立报到党员柔性服务机制,在职党员在6种常态服务岗和5种普通公益岗中各选其一报到履职,同时鼓励特色选做社区活动岗,促进在职党员深入一线、下沉一线、服务一线。同时,落实报到服务岗位“队长负责制”,以“个人自荐+社区推荐”的方式确定各岗位队长人选,由队长推动拉群建组,将服务社区转化成在职党员的自身义务。
“善治力”联动协同服务链条。街道在社区打造邻“嘉”先锋治理学院平台,聚焦“治荟·善治计划”“治善·精耕计划”“治享·齐心计划”三大作用板块,实施七大类20余项“善治力”主题实战课程,围绕“善治力”实战课程体系赋能、个性化保障支撑、经验总结与激励以及标准化输出等四个维度,提档基层社区整体工作水平,打通全过程服务环节,保障资源注入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