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组工要情 > 基层工作 > 内容
江桥镇江华社区:“对症下药”巧发力 多元共治祛“顽疾”
来源:上海嘉定 发布时间:2024-05-29 点击数:

锦华茗园小区属江桥镇江华社区管辖,共有房屋928套,现有常住人口3260余人。近年来,居民们使用非机动车日常出行的频率较高,小区非机动车数量不断增长,随之而来的非机动车乱停停放、飞线充电、乘梯上楼等现象屡禁不止,严重影响到小区安全及邻里和睦。

江华社区党总支以党建为引领,凝聚多方力量,按照“疏堵结合、标本兼治、联动共治”工作思路,着力破局小区非机动车乱象问题,切实打造宜居宜行的社区环境。

梳理底数与需求导向相结合,破解非机动车堵点。江华社区党总支汇聚众智众力,以“问题清单、责任清单、整改清单”为主线,推动问题解决。“溯本求源”号准脉。结合“四百”大走访行动,实地察看4号、6号、11号楼的地下非机动车车库运行情况,入户收集非机动车数量、充电频率等居民需求及建议,并逐一梳理居民反映情况,形成问题清单。“多元议事”寻良方。依托“悦茗·党群议事亭”平台,召集“三驾马车”、党员代表、楼组长进行座谈,共同研究前期调研情况,针对楼道、车库、飞线充电等关键场所和薄弱环节,提出可行方案,并按紧急程度和各方协作等因素,形成责任清单、整改清单。线上线下抓落实。依托公务栏、宣传栏平台,将问题处理进度公示公开,让居民反映的问题“看得见、摸得着、有回应”。积极畅通“线上+线下”投诉反馈渠道,引导广大党员居民共同监督协商议事成果落地见效。

源头治理与链接资源相结合,解决居民迫切需求。小区预留的3个地下非机动车车库已无法满足居民们的停车及充电需求,江华社区党总支整合辖区资源,按“原有+新增”合理规划停车空间,让非机动车“有家可归”。设置非机动车临时停放区域。充分利用每栋楼前的不规则地块、较宽步道等空地,在不破坏原有配套使用条件的前提下,划定非机动车集中停放点58处,有效解决了200余辆非机动车的停放,缓解了因非机动车乱停乱放所引起的拥堵问题。释放非机动车车库“内存”。以“美好社区 先锋行动”为契机,联合物业、“悦行”志愿者队开展专项整治行动,统一清理废旧非机动车、杂物,并集中码放等待居民认领。共报废处理逾期无人认领的“僵尸非机动车”20余辆,既净化了停车空间,又消除了安全隐患。“上新”3个非机动车车库。对7号、12号、15号楼的闲置地下空间进行改造,增设可容纳约300辆非机动车停放的区域,实施配电间修缮、移动信号覆盖、消防喷淋覆盖、坡道改缓、排水沟隐藏等工程,安装18组充电桩、180个充电插口、24个监控,实现了消防安全和智能化管理的升级。

长效管理与融合共治相结合,巩固提升治理成效。江华社区党总支坚持刚柔并济,“巧管”“严管”非机动车问题,从宣传、监管、共治方面下功夫,让非机动车文明“归位”。正面引导,强化宣传教育。利用宣传栏、社区云、电子屏、业主群等载体,发布《非机动车安全隐患告知书》,推送安全警示教育图片和视频,让广大居民了解非机动车乱停放、违规充电的危害。同时,发动楼组长、党员第二楼组长挨家挨户开展入户宣传,倡导居民将非机动车停放到地下车库。做优监管,严防乱象反弹。建立非机动车“一对一联系簿”制度,由居委会逐一核实、登记信息,便于第一时间找到车主。强化日常巡查、即时巡查和专项巡查,依托楼道、电梯监控等辅助手段,全时段探查重点观察对象违规情况。对于屡教不改者,由社区民警进行劝诫教育。示范带动,燃起自治热情。紧盯违停、违规充电情况严重的区域,组织党员、热心居民对楼道门厅进行特色化、个性化升级,通过种植绿植、装饰墨宝对楼道进行美化,通过添置桌椅等增强公共区域协商议事功能,切实发挥党建引领的“软法”作用,实现居民从“看客”到“主人”的转变。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