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乐村位于嘉定区南翔镇西南部,现有11个村民组,近550户农户,大小企业400余家,实有人口近8000人。村域范围内留村老人多、中小企业多、流动人口多,给村级治理带来难题。近年来,永乐村党总支着力推动村里问题变治理试题,将“三多问题”转化为“三支力量”,注入乡村治理“强心剂”,进一步夯实超大城市农村治理的基层底盘。
用好“老大人”的传家力量,推动“娘舅”治理。村党总支充分借鉴“老大人”工作法,发挥辖区内老年人多、老党员多的优势,鼓励老有所为,推动“娘舅”治村。学习教育更便利。运用小微网格党群服务点阵地资源开展以党小组为单位的“小班化”教学,并依托“老大人”经验优势,由老党员代表化身为上下沟通的通讯员、政策讲解的宣传员,实现内容精准传达与党员群众便捷触达的双向奔赴。排忧解难更到位。村党总支组建由退休民警、老党员代表构成的“老娘舅”调解队,运用其公道正派、经验丰富、熟悉政策法规、了解乡风民俗等优势,帮助村民排忧解难,解决矛盾纠纷,实现“小事不出村”;组建“老党员护洁队”,发挥老党员热心公益、敢抓敢管的优势,带动村民主动开展环境整治工作,管好宅前屋后环境。协商议事更高效。依托各村民组活动室,建立村民组“场角浪”议事会,切实发挥老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充分收集老年人热衷的话题、热心的事务、热切的期望,以老年人的议事热情聚起“一群人”,拧成“一条心”,推动协商议事更高效、基层治理更有力。
统好“店小二”的管家力量,推动“组团”治理。针对村域内企业多、散、小、杂等情况,村党总支切实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组建金牌“店小二”队伍,用优质创新服务推动产业经济提能升级。从村级治理入手,把企业管起来。由村党总支带头,安排村委环保专职干部、消防安全干部担任“企业管家”,以规划化、现代化的企业要求对村域内企业环保、消防、安全、卫生、违建等工作实行日常巡查、动态监管,确保企业厂房手续齐全、垃圾清运流程规范、生产经营符合要求,进一步规范村域内企业管理。从企业发展着手,让资源活起来。“企业管家”通过走访排摸及时了解企业动态、摸清村内厂房情况,并积极与蓝天经济城、南翔经济城等多家经济城进行“点对点”对接,推介合适厂房资源,切实盘活闲置空间。从企业需求出发,将平台搭起来。以村域内企业需求为导向,推出“企·乐·融融”项目,为企业提供集工作、学习、休闲于一体的“一站式”服务平台,通过定期提供关于人才政策、安全生产、党员教育等专题讲座,提供瑜伽、烘焙、棋类等休闲娱乐活动,切实提升辖区内企业的归属感。同时,依托“企业管家”,分门别类建立微信群,将相关招商政策、防台防汛、环境整治、招聘信息等内容在群内实现信息共享,企业有任何问题,也只需在群内“招呼”一声,推动服务工作高效又贴心。
聚好“一家亲”的当家力量,推动“新村民”治理。随着经济活力越来越强、村里环境越来越好,永乐村外来人口已经达到 7000余人,是本村村民的7倍。永乐村党总支积极打好外来人口“组合拳”,营造良好氛围。群文活动促交流。积极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如组建舞蹈队、举行睦邻节、开展民俗体验日等群众文化活动,为“新村民”搭建各种融入村情的交流平台,增进外来人口对永乐村的情感认同。同时,开展各类志愿者结对帮扶活动,邀请“新村民”加入志愿服务队伍,促进外来人口与本村村民的互融互助。网格协商促融入。充分发挥外来人口年纪轻、头脑灵活的优势,将他们纳入网格治理骨干队伍,通过共同参加网格工作例会,引导“新村民”同村干部、本地村民协同作战,为村居治理带来更多创新想法,共商共议解决治理难题。管治协同促和谐。针对“新村民”管理无人手、无人管的问题,发挥外来人口群体中骨干分子的带头作用,提升外来人口自管自治能动性。一方面,推动“新村民”成为辖区流动人口排查的重要力量,依托“老乡”情,及时掌握外来人口动向、租房情况,做实做细各村组人口信息小“数据库”。另一方面,邀请有声望的外来“老娘舅”加入村民调解队,负责村内外来人口的沟通联系、问题解决、矛盾协调等工作;定期邀请外来租户代表参与村民大会、村民代表会议等,鼓励建言献策,提出意见建议,推动治理更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