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组工要情 > 基层工作 > 内容
南翔镇:“小板凳”上唠家常,筑牢小区安全网
来源:上海嘉定 发布时间:2024-08-14 点击数:

嘉定区南翔镇泰翔佳苑是一个有着近2200户建筑户数,约1500辆电动自行车的动迁安置房小区。为进一步规范小区电瓶车停放管理,有效改善电动自行车停放、充电不规范等问题,劳动街社区党支部结合党建品牌“小板凳”,联合物业集中开展电动自行车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工作,通过“双轮驱动”,进一步筑牢小区安全网,为居民打造舒适安全的生活环境夯实基础。

“板凳+入户”,问需于民解难题。积极调动辖区资源,发动党员、楼组长、志愿者等力量,摸清辖区电瓶车底数,切实做到底数清。横向到边入户。组织党员同志、楼组长及志愿者们挨家挨户上门宣传电动自行车安全事项并做好登记工作。遇到家中无人,做好标记,第二天再进行回访。有的志愿者在楼栋口“摆摊”,对每一位进门的居民都进行询问,确保楼栋内的每位住户都知晓。纵向到底入库。守住小区出入口,提高排摸登记率。由党支部班子成员带头,联合物业在小区2处出入口分别设置集中登记点,由物业值守保安向每位进出的电动自行车进行登记。

“板凳+议事”,及时化解安全风险。为形成安全长效管理机制,杜绝电瓶车上楼违规停放、充电等现象,社区党支部主动作为,通过“小板凳”工作方式,即党员、社区骨干化身行走“小板凳”,通过常坐群众家门口的板凳,同群众近距离接触、面对面交流,从百姓智慧中积聚力量,积极破解基层治理中存在的信息不通、联系不紧、服务不实等难题。截至目前,共收到群众“疑难杂症”20余件,在家门口解决2件。组建融合队伍。社区党支部按照小微网格分布,划分东西两组小分队,以“专职网格员+楼组长或村民组长”的“1+行”深入群众,切实了解居民实际需求。同时,在对社区电瓶车进行排摸覆盖后,还将排摸范围扩大到了辖区商铺,力保电瓶车安全不留死角。找准堵点痛点。一方面,经过“小板凳”征集到关于违规上楼的情况尤为严重,造成电梯多处损坏。随即,社区党支部联合物业对小区25栋楼50部电梯全部安装了梯控,通过技防改善了电动自行车上楼的情况。另一方面,社区党支部联合物业又对小区电瓶车停放区域进行了系统性规划调整,增设专门停车棚,并明确标识消防通道,确保在紧急情况下人员能够迅速疏散。引入专业力量。“小板凳”中反馈的关于集中充电、集中停放放置,又涉及专业领域,社区党支部联合镇安监所,邀请专业技术人员进驻社区,对现有电瓶车的电池、充电器等关键部位进行了细致的电气安全检测,大大降低电气故障引发事故的概率。

“板凳+服务”,筑牢安全保障网。在这次电瓶车专项整治工作中,“小板凳”陆续收到了有关安全隐患的各类意见建议,其中在开展电瓶车信息登记的同时,就对楼栋内的堆物同步开展了集中全面清理工作。清理楼道杂物。为防止楼道堆物占用消防通道等安全隐患,社区党支部联合网格长、党员志愿者、物业公司组成了清理小队进行集中清理整治。队员们逐户核实楼道内的杂物归属,对无人认领的杂物、楼道鞋柜以及长期占用消防通道等安全隐患进行集中清理整治,并组织专人进行垃圾清运。针对部分有抵触情绪的居民,社区“小板凳”耐心做思想工作,争取理解和支持,对于不再使用的物品,小分队也联系各类回收服务平台进行有偿回收服务。倡导居民养成好习惯。利用融媒体渠道,多途径宣传电动自行车安全事项。通过居民代表自编自导以“楼道堆物、电瓶车飞线充电带来的安全隐患”为话题的短视频,希望以寓教于乐的方式营造人人有责的小区氛围。同时,在此次专项整治中,为方便年轻居民参与登记,社区还通过发布“线上问答”,提高居民的登记率,不断向广大居民普及电瓶车安全使用知识,提升居民们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这一系列举措得到了居民们的广泛好评和支持,并纷纷表示这些“家门口的”服务让他们的居住环境变得更加安全、有序。

下阶段,劳动街社区党支部还将持续深化打好“党建+安全”组合拳,用“小板凳”守护安全居民生活生产安排的“最后一米”。通过积极落实“回头看”机制,不定期开展隐患排查,全力将风险隐患及时消除在萌芽状态,携手与居民共同织密安全网,逐步形成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合力,为建设平安和谐的居住环境而不懈努力。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