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盛苑社区作为嘉定区安亭镇最早的动迁类小区,人口多达1800余户,随着时代的变迁,人员结构趋于老龄化、复杂化。近年来,春盛苑社区党支部坚持以党建为引领,通过打造“露天茶馆”党建品牌,以“茶”为媒搭建平台,问需于民,抓住居民普遍关心的“关键小事”,同时增强居民参与社区治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真正实现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
上下精细管理,构建“茶馆机制”
春盛苑社区党支部依靠较大的社区人口基数和空间场地闲置的基础条件,以深化基层协商议事模式为导向,发动居民共同打造集休闲娱乐、宣传动员、协商议事于一体“露天茶馆”,作为收集“社情民意”的重要载体,同步利用起社区内外优质资源,进一步深化“茶馆”内涵,开设各类特色主题活动,设计茶馆专属logo。健全机制赋能。推动“1+4+N”工作法(1指一个党群服务站统筹协调;4指居委会、业委会、物业公司、社区民警四方联动;N指吸纳群众、党员、社区骨干能人等“N力量”)进网格,实现“茶馆效能”全网格覆盖;制定并完善茶馆“三张清单”,即群众需求清单、特色服务清单、活动项目清单,有机结合“群众所想”与“社区所有”,打造两者“供需平衡”,实现供需对接“清单化”、社区共治“具象化”。创新回应路径。借助“露天茶馆”议事协商平台功能,采用“茶话会互动”的模式,融合相关职能部门、社区干部、综治协管员、“三驾马车”等多方力量,针对居民急难愁盼类问题,提供政策宣讲、纠纷化解、协商共议等服务,实现“民声”有回应。
内外协同发力,建强“茶馆力量”
立足“双赢策略”。针对社区一直存在的“毁绿种菜”难题,充分发挥楼组长、党员骨干、社区能人等力量,成立“‘绿色春盛·你我共筑’团队”,在治理路径上“转弯”,即保留居民种植习惯,改变居民种植品种。依靠“以楼组长带动楼组居民、以党员骨干带动治理能人”的传帮带效能,通过引导居民自主认领种植、组织绿化养护队伍等具体措施,切实改善社区人居环境。汇聚“茶馆新客”。在凝聚社会组织力量上发力,通过联合黄渡中学“爱渡”红领巾议事厅,定期开展围绕“重识春盛、我来找问题、What can i do”三大主题议程的议事活动,不断深化“党建+学校”多元共治机制,指导学生发现社区需求、商讨解决路径、提出行动方案,探索“全龄参与”社区治理的新模式。拓展“庭院党课”。以支部书记带头讲、党员骨干轮流讲、退休党员主动讲等接地气的“庭院党课”宣讲方式,凝聚社区三分之二的党员,打造受众面更广、课题点更多的党员家门口“小课堂”,全面打破固有党课学习的空间限制,将理论解读与社区实际相结合,打通党员学习教育的“最后一米”。
点面提质增效,辐射“茶馆效能”
释放“共治动能”。以绘就“推窗见绿,出门进园,邻里相让,举目皆亲”的生活画卷为目标,在居委会、业委会和物业“三驾马车”的协同下,发动居民骨干们对社区绿化带进行“微改造”,升级为紫藤长廊“邂逅花园”,同步承担起花园的日常维护工作,形成人人参与、人人维护、人人共享的自治共享氛围。出品“四美春盛”。打造让人民群众满意的“四美春盛”阵地。建设“真情春盛”,定期开展“我与群众面对面”,深入察民情、访民意;打造”安全春盛”,提升消防安全检查密度,宣传社区消防安全知识;共筑“美丽春盛”,针对宜居家园建设,打造“春盛Yi+”自治项目;升级“宜居春盛”,以“生活便利、出行方便、出则繁华、入则宁静”为宜居导向,更新升级社区配套基础设施。延伸“品牌内涵”。在原有“庭院课堂”的基础上,结合“大块头·茶馆”教学品牌,向全社区推出“七彩茶学”课堂(涵盖了思政课程、绿色环保活动相关课程、健康生活主题课程、传统节日相关的活动等),通过定期开展系列课程活动的方式,集结治理合力、提升自治思维、赋能共治项目、实现以学促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