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组工要情 > 基层工作 > 内容
南翔镇:网格议事集民智,乡村协商惠民生
来源:上海嘉定 发布时间:2024-08-26 点击数:

嘉定区南翔镇曙光村范家宅村民组自来水管道于上世纪80年代使用至今,因年久失修,大部分水管存在腐蚀、锈化、渗漏等问题。随着农房翻建、人口导入,用水矛盾与日俱增,村民屡次反映水表不准、供水不足、水质浑浊,改造诉求强烈。曙光村党总支充分利用“小微网格议事点”开展多次协商议事,确定范家宅二次供水改造方案,彻底解决村民用水难困扰。

广纳群言击破既存“难点”,确保议题“提得好”。围绕协商议题走村入户,察民情、听民声、摸实情,确保选题准、问题实,形成初步建言思路。走访入户实地了解民情。协商议事前,曙光村党总支组织村委干部、党员代表、村民代表等协商议事会成员开展实地走访和入户调查,多方听取村民意见建议,认真分析研究问题症结,倾听群众之“愁”,了解群众之“盼”,逐家逐户排摸自来水管现状和供水情况。线上线下收集社情民意。为充分了解民情民意,曙光村党总支将水管改造项目列为重要事项,通过走访入户、发放问卷等方式收集村民对于水管改造的意见建议,同时邀请专业人员现场勘查、求解问策,根据道路现状,草拟详细可行的供水改造方案,最终研究制定提出二次供水改造的议题,为召开协商议事会议打好基础。

因地制宜构建协商“支点”,确保议题“议得好”。构建以村委牵头,村民、党员群众为参与主体的协商格局,提高议事协商的广泛性、针对性,增强多元参与共同协商的治理能力。搭建平台引导村民参与。议题确定后,曙光村党总支以“小微网格议事点”为议事平台,坚持“一事一议”的原则,构建“1+3+N”议事协商主体机制:“1”为村委牵头,作为议事协商召集人;“3”为村民组长、村民代表、党员代表;“N”为议题利益相关人员。采取“固定成员+流动成员+特邀成员”的模式,将辖区各方面代表人士广泛纳入议事会,进行充分协商,潜移默化地引导广大群众积极参与乡村治理、发挥主体作用,汇聚起助推乡村治理的强大共识。组织多方协商建言献策。会上,严格按照主题发言、提出意见建议、互动交流讨论、归纳意见建议、各方表态确认的步骤,让参会各方充分发表意见、提出疑问。议事会成员根据实际,就水管改造问题建言献策,提出了具有针对性和合理化的建议措施,并就可能遇到的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研究,通过深入交流,充分协商,达成一致意见并共同确认形成协商议事成果。对涉及人居环境整治、乡村振兴等涉及村民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项,定期开展民主议事,同时组内事组内议、小微事项随时议、线上线下灵活议,构建党建引领下多主体参与、多层多类的议事协商机制。

精准发力疏解民生“堵点”,确保议题“办得好”。充分尊重群众的意见建议,以老百姓所思、所想、所急、所盼为导向,切实解决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强化责任落实改造方案。协商结束后,曙光村党总支召开村民代表大会,二次供水改造项目表决支持率达100%。村委积极争取上级单位支持,制定项目推进时间表,明确责任落实清单和责任人,确保工程高质量如期完成。该项工程总投资近86万元,改造水管总数达1550米左右,惠及40余户村民,不但能彻底解决群众用水问题,还可以减少每年因为管道老化造成的水损。同时,改造后的管道入户安装了智能水表,便于村民水费的收缴。跟踪回访确保成果转化。曙光村二次供水改造彻底解决了因水管使用时间长、材质差、管径不匹配造成水质差、水压不足、供水不稳等问题,获得群众的真情点赞。同时在镇人大的积极推动下,南翔镇党委以曙光村模式为参考提出了南翔镇二次供水改造具体方案,为广大农村二次供水改造工作提供了“曙光村方案”,实现从“解决一个问题”到“解决一类问题”转变。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