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组工要情 > 基层工作 > 内容
嘉定工业区:各美其美、美美与共,以组织优势驱动乡村振兴胜势
来源:上海嘉定 发布时间:2024-10-30 点击数:

在“暖嘉园”党建品牌的引领下,嘉定区嘉定工业区20个村结合自身资源禀赋、历史文化和实际需求,通过深入挖掘、精心策划,打造了20个独具特色、影响广泛的党建工作品牌,形成了“一村一品牌”的生动局面,推动了各项工作提质增效。

党建引领蝶变,勾勒“青山一道同云雨”的红色画卷

党建兴则乡村兴,党建强则乡村强。一条“红线”牵起浏河两岸情,通过毗邻党建,乡村治理的基础不断夯实,村民自治氛围日渐浓郁,产业合作更加出彩。

从“浏河共护”到“农旅共融”,浏河两岸的陆渡村党总支着眼融合浏河、农田、竹缘公园等现有资源,探索引入休闲采摘、科普教育等项目,推动乡土文化与农旅产业发展相适应,让两地村居民共享联动发展成果。

灯塔村党总支与太仓科教新城新丰社区党总支携手,启动毗邻党建走亲计划,通过“队伍共建、经验共享、生态共治、文体共办、产业共促”的深度融合,结合灯塔“两园一街”、新丰社区“都市果园”项目,加强农文旅交流合作,助推两地产业发展、乡村振兴,携手谱写区域协作的新篇章。

产业深度融合,勾勒“稻花香里说丰年”的金色画卷

一头连着致富之路,另一头连着乡村振兴的强劲动力,产业发展是乡村振兴走深走实、走活走顺的关键一步。工业区立足辖区资源,聚焦特色产业振兴和村村联合振兴,促进产业与乡村融合发展,持续壮大村级集体经济。

以草莓产业为切入口,历经几十载,灯塔村实现了从传统农业向一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华丽转身。今年3月,“莓丽乐园”正式开园,在开展各类草莓成长历史小课堂、草莓果酱制作等团建亲子活动的同时,不断打造区域公共品牌,提升区域特色农副产品市场竞争力。草莓文化节和沥江生态园“三花节”首次“牵手”,通过连线成片发挥规模效应,探索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协同式发展新路径。

桂花酱、桂花糕、桂花酒等特色农产品琳琅满目,企业团建、亲子夏令营等活动丰富多彩,凭借嘉朱生态桂花园的独特优势,雨化村党总支致力打造精品农业生态游,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

文化绵延创新,勾勒“乡风文明绽芳华”的蓝色画卷

红色文化、农耕文化、民俗文化交织,缔造了工业区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照亮了乡村的奋进之路。

位于工业区南区的现龙村红色历史陈列室自开馆三年多来,已接待5000余人次。在这里,不仅可以了解嘉定第一个党小组成立、“五抗”斗争和指挥所“独脚楼”的故事,还能聆听现龙村革命人物的英勇事迹。在工业区北区,娄塘游击队纪念碑、娄塘游击队纪念馆、娄塘纪念坊守卫着这座老镇,生动讲述着嘉定红色故事,传承红色血脉。

以村史馆、湖心岛、毓秀学苑、小微网格党群服务点为核心,娄东村党总支打造了一个集农业、文化、研学、公益于一体的农耕文化园,让游客在参与果树种植、蔬菜认领等农事活动中感受农耕文化的魅力。同时,依托“李氏怀德堂”等文化资源,打造科普教育基地,在构建文化传播阵地的同时,传承李氏风骨,以教育之力厚植幸福之本。

生态秀美宜居,勾勒“清江一曲抱村流”的绿色画卷

增“颜值”、深“内涵”,聚焦人居环境提档升级和乡村治理水平提升,嘉定工业区努力让“绿色”成为贯穿乡村振兴的最美底色,为村民带去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去年以来,工业区共完成10个实体村的人居环境优化工程建设类项目,建设“小三园”40余处。以“两个示范村”创建为契机,工业区结合人居优化工程,不断补短板、强弱项,对人居环境进行了全面提升。各具特色的“小三园”不仅扮靓了乡村环境,还鼓励村民参与乡村治理,提升生活品质。陆渡村七组组团式翻建实现了农村风貌的华丽蜕变,为村民营造了一个环境清新、整洁、设施完善的居住环境。

通过打造“智飞旺泾”党建品牌,旺泾村党总支运用无人机低空遥感系统技术,强化科技赋能,以“智慧翅膀”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持续改善村内人居环境,拓展强村富民产业,不断提升乡村治理能效。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