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组工要情 > 基层工作 > 内容
嘉定工业区:打好“组合拳”,锻造“硬核”基层治理骨干队伍
来源:上海嘉定 发布时间:2024-12-09 点击数:

嘉定区嘉定工业区高度重视基层治理队伍建设,持续拓展基层治理队伍培训的有效方法,全力培养造就一支高素质基层治理骨干队伍,不断提升为民服务的能力和水平,为基层治理“蓄势增能”。

“一平台”促提升,构建培训体系“强支撑”

积极构建“1+N”阵地体系,“1”以“治多星·基层治理学院”为枢纽平台,“N”以各级党群服务阵地为实训课堂,形成联动贯通、多点发力的基层治理培训辐射网络,通过“点单+配送”等模式推动优质培训资源直达一线。

用活资源,促阵地提级。对标功能集成,融合区域资源,深耕特色品牌,依托工业区党群服务中心建设基层治理学院,依托网格、村居、企业、园区党群服务中心(站)和小微网格党群服务点打造“身边课堂”,依托“YUN旅·暖途”5条线路15个点位开设“微课堂”,发挥党群服务阵地“中央厨房”的作用,打造《学习嘉》系列党课,点对点精准供给,为开展基层治理骨干培训提供保障支撑。

培优师资,促教学提质。建立优质师资库,挖掘一批在政治理论、产业发展、乡村振兴、社会治理等方面具有丰富经验和专业知识的成长导师,不断充实师资力量。用好“育林导师”团队和“学习嘉”系列党课特约讲师团,以“基层书记面对面”“爱尚学习推荐官”等形式,为基层干部传思想、传政策、传经验、传文化、传技能,把鲜活生动的基层实践经验变为“营养大餐”。

创新课程,促培训提效。聚焦乡村全面振兴、新就业群体融入社区治理、党建引领“三驾马车”等方面,推出《抱团发展,村村联合谋共赢》《特色产业赋能 村园联动发展》《快递“小哥”纳入“社区管家”服务体系的探索》《看“我嘉物业”如何激活社区治理效能》等符合基层实践的实务课和案例课。用活灯塔村“两园一街”等现场教学点资源,引入微课题调研、圆桌论坛、移动课堂等研讨式、体验式教学,让学习场景更多样、学习体验更多元。

“三计划”强能力,锻造骨干队伍“硬内核”

立足长远发展,紧扣主责主业,以全面增强基层队伍治理能力为重点,坚持供需相适,突出实务、实战、实训、实效,分级分类实施机关干部、村居干部、一线骨干力量“三大提升计划”。

实践淬炼,强担当内核。坚持“共性集中培训+业务专题培训”的方式,统筹实施“暖嘉园·添柴计划”干部能力提升行动,组织机关干部参加城市建设工作、乡村全面振兴等专题培训,开展产业菁英主体班,举办中心社工成长集训营,选派干部到区级机关部门、重要部门、关键岗位、基层一线等不同岗位挂职锻炼,多维度加强机关干部依法履职办事、做好群众工作、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能力。

模范引领,强能力内核。发挥“头雁”引领效应,组织村居书记、主任参加头雁专题培训班,举办“先锋领航 强基赋能”社区正职队伍能力提升培训班。聚焦后备力量培养,搭建“育林导师”“书记工作室”等平台,“老带新”跟班学习、跟岗实践、跟事锻炼。通过座谈交流、主题班会、荣誉教育、廉政教育等形式,上好入职第一课,帮助新招录的农村青年干部、社区新秀尽快熟悉岗位、融入团队。

学习赋能,强自治内核。通过“线下课堂”集中学、“云上课堂”灵活学、“邻里课堂”沉浸学的方式,统筹实施社会组织“三微赋能”计划、邻里中心“有邻”管家计划、自治项目团队“经纬网”助力计划、大客厅“空间赋能”计划,抓实一线骨干力量培训,推广运用“三会”议事协商机制,不断提升基层治理队伍综合素质能力。

“三治理”筑新“嘉”,激活基层治理“新势能”

依托“融合型网格”,积极推进“百微工程”,创新提炼一线治理经验,推动基层治理骨干将学习成果转化为治理实践,着力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共筑“暖嘉园”。

善为善治,感受“新”变化。突出学习培训成果转化,促使一线骨干从被动发现问题到主动发现问题再到推动解决问题。以“融议事”项目、“精治嘉园”议题为抓手,将“困难事”变为“容易事”,推动电动自行车“安家”、社区门禁系统安装、垃圾分类与回收再利用等实事项目落地,“微治理”让社区面貌焕然一新,居民幸福感大幅提升。

共享共治,打造“新”样本。围绕“美好社区 先锋行动”市级项目,以万商灯饰市场党支部为核心,发挥市场主办方、经营户、物业公司、小微网格长、党员志愿者等治理“主人翁”作用,联合属地单位、职能部门协同参与,着力破解停车收费、环境整治等堵点难点,推动“解决一件事”到“解决一类事”,形成共治“新”模式。

凝心群治,展现“新”作为。凝聚各领域党建合力,发挥片区街区党组织、网络主播群体党组织等新兴领域党组织作用,将新就业群体党员纳入基层治理骨干队伍,依托“群治汇”“桃论会”等载体开展议事协商,推出“福Xin示范商户”评选、“职等你来”岗位招聘、“星光熠熠”达人秀等特色项目,将“治理对象”转化为“治理力量”。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