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进一步提升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效能,嘉定区徐行镇党委持续深化“融合型网格”建设,坚持践行“融合理念”,不断优化融合机制,提升融合质效,实现融合型网格从“建好”到“用好”,将治理触角延伸到基层末梢,着力打通基层治理“最后一公里”。
建好融合型网格,夯实治理“硬底座”
上下贯通,织密网格体系。按照镇域实际,将全镇划分为3个片区网格、16个单元网格、66个小微网格,推动构建“1+3+16+66”的网格工作体系,以多级网格体系搭建推动治理触手不断向下延伸,将治理的“耳目眼线”和“手臂触角”延伸到最基层、最一线。
流程再造,健全网格机制。建立健全网格议事机制,依托“徐行·码上办”等平台,有效执行协商议事、处置报告、考核评估等机制,将农村人居环境、电动自行车管理等重点领域纳入网格管理,细化网格运转体系。重点聚焦网格内的急难愁盼问题,深化三级响应机制,加强“网格吹哨、部门报到”闭环管理,针对小微网格上报的疑难工单,设置协调处置响应机制,努力把“问题清单”转化为“成果清单”。
统筹调度,配强网格力量。积极引导人员力量下沉网格,采取“驻点入网+包联入网”模式,推动派出所、镇综合行政执法中队、市场监管所等工作条线作为动态参勤力量纳入网格队伍中;持续优化人员力量配置,整合60余名人口协管员、20余名城运队员、80余名村居干部担任专职网格员;深入挖掘网格内先锋骨干,完善小微网格“五大员”组织形式,将基层老干部、市民巡访团以及能人骨干等有计划地组织起来,做到群策群力、群防群治,农村网格通过挖掘企业内部党员、网格党员等共同参与农村管理,整合各方共建资源,消除基层治理难点堵点。
做实融合型网格,跑出治理“加速度”
培训指导,迸发治理新动力。依托基层治理主题学院,定期组织网格员开展业务能力培训,普及业务基础知识,印制《徐行镇深化“融合型网格”建设内部培训手册(2024试行版)》,加强日常工作指导,切实提升网格队员实战能力。深入分析不同网格情况以及网格员不同工作侧重,制作并发放不同版本的《小微网格治理操作手册》,为网格员提供随身携带、随时翻阅的工作指导手册。
融“新”入网,注入治理新活力。积极引导新兴领域党员主动“亮身份、当表率、作贡献”,到属地网格报到,融入网格治理,组建成立“第二网格长”队伍,与网格员共同开展日常走访,共同汇集社情民意;推动组建街区“三色”治理志愿队,引导快递小哥、外卖员等新就业群体参与到网格环境整治、安全巡查等工作;建立“商邻汇”商铺经营者党建联盟,鼓励沿街商铺主动融入网格议事协商体系,不断壮大网格工作力量。
阵地支撑,激活治理新能效。充分发挥党群服务阵地治理功能,将党群服务阵地作为网格治理的现实载体,持续完善阵地内书记工作室、街区议事厅等功能空间打造,落实好网格制度实体化运作。推动完善小微网格党群服务点建设,更好发挥“小微阵地”贴近群众,精微服务、精准治理作用,推动人在网中走,事在网中解,以阵地赋能不断强化融合型网格建设。
用好融合型网格,点燃治理“新引擎”
以融合型网格为抓手,提升治理效能。以融合治理切实为小微网格“减负增能”,最大限度推动各类矛盾问题隐患发现在基层、化解在萌芽。将人居环境优化、集中充电整治等重点工作深度整合至网格体系,通过深化片区网格例会机制,召集村居(单元)网格长和常态参勤力量参加,针对集中的治理难点等开展会商研判,提出联合执法、联合整治工作方案,进一步提升问题处置效能,加快问题解决,推动实现网格内群众满意度与投诉率一升一降。
以融合型网格为载体,汇聚服务资源。以融合治理推动网格服务体系融合,通过网格员日常走访,梳理形成服务对象清单,明确需求清单,以网格内党群服务阵地为平台载体,用好融合型党建“朋友圈”“15分钟党群服务圈”等优质资源,切实将公共服务、市场服务、志愿服务等各方面服务资源融合到网格内,派送到群众中,推动实现群众需求与服务资源的精准对接,不断提升网格服务群众的能力。
以融合型网格为路径,凝聚党群合力。以融合治理拓宽党员群众参与网格治理有效途径,更好提升党员群众参与网格治理的积极性。持续完善城管执法工作室、村民组客堂汇、“庭院议事会”等多元协商平台打造,为党员群众反映问题、参与问题解决提供更多载体。同时,进一步强化创新示范,依托“美好社区 先锋行动”等区、镇级项目资源,持续加强探索创新实践,形成了“自佳宁”“悦来一家人”“徐小囡”等特色网格品牌,通过特色品牌的示范引领作用,带动更多力量参与到网格治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