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定区马陆镇新兴领域群体基数较大、人员结构多元、利益需求多样、基层治理复杂。为更好贯彻落实中央、市委、区委决策部署,完善党的组织体系建设,加强党在新兴领域的号召力、影响力、凝聚力。马陆镇党委积极发挥网格融合治理优势,依托党群服务阵地实体支撑,通过多格合“力”,巩固阵地焕“新”,助力推动党的组织体系全覆盖“有形有效”。
从“找不到”到“抬头见”,网格推动阵地“新布局”
马陆镇党委创新探索,因地制宜,将辖区划分为10个片区网格、60余个单元网格、200余个小微网格,形成“三级网格”治理架构。同时,对应网格划分统筹各类资源,同步推进“红立方同心圆”党群服务阵地体系建设,按照面积、功能等参数,先后建成近20个党群服务中心、40余个党群服务站,140余个小微网格党群服务点,每平方公里约有3个服务阵地对新兴领域群体全面开放。
同时,聚焦新兴领域群体工作特点和实际需求,以“就近便捷”为宗旨,依托各类阵地资源,设立新兴领域群体“小马充电站”30余个,涵盖园区、楼宇、商圈、加油站、项目工地等新兴领域,提供“冷可取暖、热可纳凉、渴能喝水、累能歇脚”的基础服务。此外,积极开展“红色·亮灯”行动提升党群服务阵地显示度和感受度,聚焦各个沿街党群服务阵地,统一安装灯光设备,打造城市党建亮丽风景线,形成“组织就在身边,阵地抬头可见”的良好氛围。
从“旁观者”到“参与者”,网格支撑阵地“新枢纽”
马陆镇党委积极探索网格治理的系统方案,将公安、城运、城管、市场、房管、司法各条线原先的“责任区”“包干区”“联系区”体系重组,多格合一,形成“条块协同、力量集聚”的“全科网格”。同时,依托党群服务中心作为阵地实体支撑,建立片区网格治理指挥中心,成为基层治理的枢纽和大脑。建立“发现受理——分析研判——流转处置——跟踪督办——考核评价”全流程处置闭环,推动有效快速处置各类跨领域、跨部门的“疑难杂症”。其中,片区网格重在“协调和督导”,单元(村居)网格重在“联动和处置”,小微网格重在“发现和化解”,做到“小事不出格,大事不出网”,进一步提升治理能力和水平。
依托网格治理平台,将新兴领域群体相关问题纳入“一网覆盖”体系中,做到快速发现、快速接单、快速处置。同时,积极推广“e嘉人”小程序,聘请新兴领域群体担任“网格志愿者”,鼓励其在工作之余,发挥余热,及时发现各类安全隐患和问题并通过“e嘉人”反映。开展“小马优格”行动,引导吸纳辖区菜鸟驿站外卖小哥担任“兼职网格员”,成为网格流动“巡查员”;派出所与外卖站点签署合作协议,外卖小哥化身“平安骑手”;市场所将外卖小哥纳入食品安全监督员队伍,化身“一线观察员”。积极引导该群体参与环境维护、秩序维护、安全巡查、便民利民等各类志愿服务。
从“在中心”到“在心中”,网格赋能阵地“新家园”
马陆镇党委依托网格融合治理,积极整合多方资源和供给,将党群服务中心打造成“中央厨房”,包含“六大类服务”(党建、政务、生活、文体、自治、专业)。同时,聚焦新兴领域群体,发动全镇110余个新兴领域党组织走访问需,共计形成需求清单60余项、资源清单130余项、项目清单140余项,同时为各类新兴领域“街委会”“楼委会”“租委会”等共治平台提供阵地保障,不断提升阵地服务的针对性和精准性,打造有温度、有热度、有厚度的温馨家园。
党群服务中心设置“我嘉书房”、乒乓房、亲子房、舞蹈室、共享客厅、茶艺室等一系列服务活动场所,新兴领域群体均可免费使用和体验。此外,考虑到新兴领域群体工作实际,采取365天全年不打烊、延时开放至晚8点、预约场馆错峰开放等一系列举措,进一步提升阵地服务“友好度”和“亲密度”。除了提供各类多元服务外,马陆镇党委积极探索推进“新就业群体基层治理学院”项目,通过政府、企业、社会三方联动,开设系列培训课程,包括思想理论类、权益保障类、身心健康类、职业技能类、文体活动类等。同时,开设“小马直播间”,为新就业群体分享工作体会、职业发展、参与公益等提供平台和载体,进一步提升社会关注度和个人归属感,形成“培育一个、带动一批、影响一片”辐射效应,推动党群服务从“阵地中心”走到“群众心中”。
未来,嘉定区马陆镇党委将继续深化网格融合治理,不断拓展党群服务阵地的功能与覆盖范围,持续精准对接新兴领域群体需求,不断推动该群体从城市发展、社会治理的“旁观者”到“参与者”转变,凝聚共治合力,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