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和产业结构调整,以快递小哥、外卖骑手为代表的新就业群体大量涌现,他们是党建工作中的重点关心对象,也是基层治理的重要力量。为贯彻“四个人人”实践要求,嘉定区马陆镇党委聚焦新就业群体的思想政治引领和凝聚服务工作,采取职能部门常态联动、社会资源多方参与等方式,积极打造“暖新第一湾”,紧紧围绕政治引领“怎么发挥”、服务关心“怎么落实”、基层治理“怎么融入”三条主线,努力提升新就业群体的归属感、获得感和幸福感,推动新就业群体湾式服务行稳致远。
聚焦政治引领,坚持“走进”实现“走心”
以党建为引领,紧扣新就业群体工作轨迹、工作场景,坚持把服务关怀与教育引领相结合,让人民城市的温度辐射到新就业群体中去。
做好日常关怀。坚持“产业发展到哪里,党的组织和工作就覆盖到哪里”,由新兴领域党支部吹响“集结号”,会同小微网格落实常态走访任务,依托“1+3+N”网格力量(“1”是网格长队伍,“3”是专职网格员、机关包保队伍、业务支撑力量,“N”是城乡结对党组织、在职党员、居民骨干等辅助力量),形成日常走访、下沉指导、专业支撑的“三位一体”工作矩阵,以亮身份、表来意、核信息、建联系、增粘性“五步走”,确保让每一名新就业群体都能就近就便找到自己的“大家庭”。
落实工会保障。针对因组织方式平台化、工作机会互联网化、工作时间碎片化、就业契约去劳动关系化及流动性强、组织程度偏低等原因所导致的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建会入会和权益维护、服务保障等困境与挑战,马陆镇党委依托新就业形态联合工会,持续推动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扫码入会,让新就业群体“一键”享受工会服务。
发挥党建指导员作用。聘用首批新就业群体党建指导员,结合经排摸后形成的快递外卖分支机构及站点网点数据清单,通过抓牢站点网点负责人这一“核心人物”,加强日常走访联络,及时了解新业态平台企业在经营发展中的困难,做好新就业群体组织关系转接、政策咨询、日常学习等服务,推动新兴领域蓬勃发展。
聚焦关心落实,坚持“抓总”实现“聚力”
针对新就业群体区域分布广、来源构成散等现实因素,充分整合资源力量、优化要素配置,主动靠前服务,精准回应新就业群体关心关切的问题,将党的关爱与温暖及时传递到最前沿。
抓实阵地建设。坚持“关爱一群人,温暖一座城”理念,以“就近便捷”为宗旨,利用党群服务阵地、闲置售楼处、商圈一隅、工地等区域,全镇共计打造30余处“小马充电站”,切实为新就业群体提供“冷可取暖 热可纳凉 渴能喝水 累能歇脚”的休憩场所。站点可免费提供休憩、饮水、微波炉、手机充电等10项基础服务,以及政策宣传、理论学习、协商议事、运动健身等N项个性化服务,同时,在各个站点设立心愿箱,及时收集了解新就业群体需求。通过全面打造“累了能歇脚”“难了能求助”“空了能社交”的暖“新”港湾,为新就业群体工作、生活、学习提供全方位阵地支撑。
落实服务保障。整合机关职能部门、村(片区)、驻区单位等资源,在建好“小马充电站”的同时,组建暖“新”志愿服务队,常态化梳理新就业群体“需求清单”,不断深化服务内容,切实做好新就业群体“全身心立体化”的关爱和保障。阵地会以传统佳节为活动契机,组织志愿者送去节日问候,开展如春节便民服务,由家庭医生为新就业群体量血压,提供公益义诊;元宵节为小哥们送汤圆,组织猜灯谜;端午节开展手工制作香囊活动等。同时,镇级职能部门常态化开展“冬送温暖、夏送清凉”“冬日暖心行动”等服务,及时为新就业群体送上贴心的慰问品以及暖心的问候,切实将各项关心关爱工作落到实处。
聚焦作用发挥,坚持“融智”实现“长效”
新就业群体来源广泛、流动性强、联系面广,通过积极引导,将其身在“一线”的独特优势与基层治理的现实需求有效结合,让新就业群体这一城市发展的“新生力量”成为基层善治的“先锋力量”。
促进报到融入。“小马充电站”设有“小哥报到”二维码,供新就业群体扫码加入报到,通过将服务对象逐步转变为治理力量,引导新就业群体充分融入城市发展,参与志愿服务和社区治理。结合新就业群体走街串巷的特点,引导快递小哥、外卖小哥等新就业群体以“随手志愿”的形式化身社区啄木鸟、民情速递员,及时发现社会治理漏洞、解决力所能及的问题,以实际行动融入基层治理。
未来,嘉定区马陆镇党委将持续深化新就业群体湾式服务体系建设,在政治引领、服务保障、作用发挥上,不断挖掘独特优势,激发新就业群体参与基层治理的活力,推动新就业群体与城市发展深度融合,凝聚奋进力量,共绘高质量发展新图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