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定区华亭镇党委以党群服务阵地为纽带,锚定新就业群体特点,推动党群服务阵地实现功能重塑与能级跃升,打造引领性强、治理高效、服务贴心的“红色港湾”,让党群服务阵地成为新兴领域群体投身乡村振兴的坚实支撑与活力源泉。
重塑空间布局,推动阵地焕“新”
持续强化党群服务阵地建设,不断优化空间布局和功能配置,为推动新兴领域党建工作做好阵地支撑保障。
优化布局,让服务触手可及。着眼保障辖区内20余个新兴领域党组织,1700余家经济主体学习教育有场地、活动开展有资源、协商议事有平台,镇党委科学设置4个党群服务中心作为保障主阵地(即:塔桥村党群服务中心、华亭镇党群服务中心、华亭集镇党群服务中心、乡悦党群服务中心)。
完善硬件,厚植家园归属感。围绕“惠民、慧智、荟商”等六大主题,提档升级镇级党群服务中心,满足新兴领域市场主体对政治引领、参与治理、生活服务的需求。围绕实现“政治功能”,设置首问接待台、组织生活室、街区党组织书记办公室等;围绕实现“治理功能”,设置红领会客厅、意见征集箱等;围绕实现“服务功能”,设置新兴领域群体报到处、“新”心相印工作驿站等。同时,打造共用的“组织生活室”,配备“一支部一专柜”,并把开展组织生活的基本要求和流程上墙,积极为新兴领域党组织开展“三会一课”、主题党日及党员教育等提供支撑。
精细管理,提升信息透明度。选派10名政治素养高、沟通能力强、熟悉党建工作的党务工作者担任新兴领域党组织的常态化联系人,通过实地走访、组织座谈、线上沟通等多种方式,及时掌握党组织的动态信息、党员的思想状况和实际需求。在4个党群服务阵地设置“新”动态电子屏,根据走访情况定期更新,确保网格内各主体信息公示“四个清”,即分布情况清、赋能队伍清、服务内容清、需求类目清。
深化理论研习,驱动学思悟“新”
充分发挥政治引领主阵地作用,拓展党员教育管理服务,增强党组织在新兴领域的凝聚力和影响力。
定制“必修课”,夯实党建根基。为提升新兴领域理论学习质效,打造“集体共学+分块联学”的多元学习模式,实现学习教育的精准化、特色化与常态化。集体共学模式指党群服务中心每月紧扣当下热点、关键政策与理论学习要点,开展新兴领域专题组织生活会,开展“集体政治生日”主题党日活动,通过重温入党誓词、分享初心故事、实施关爱行动等形式,增强党员的身份意识和责任意识。分块联学模式指由文旅支部、经济支部、街区支部、社会组织联合支部4家党组织牵头,依据自身负责板块内新兴领域的产业特性,组织所属的新兴领域党组织开展“三会一课”、主题党日活动。
创新“选修课”,激发学习活力。推出“沉浸式”情景党课、“体验式”行走党课、“交互式”电影党课等创新教育形式,为新兴领域党组织提供更多选择。如,依托区域内丰富的红色资源,串联“驿·亭”党群服务领航带、“研习·启悟巷”精神体悟实践场景、“浏缘”廉洁文化园等现场红色学习教育资源形成教育路线。将红色文化与绘画艺术相融合,推出文艺党课《红色文化在绘画中的传承与发展》,用文艺之美点亮党员初心。
打造“特色课”,助力多元发展。针对新业态、新就业群体的特点和需求,镇党群服务中心推出针对性“特色课”,增强党建工作的吸引力和实效性。如,立足华亭新农人需求,线下配送农产品等农机培训个性化指导;针对健康需求,开设中医问诊、理疗等医疗特色项目,组建八段锦队伍;围绕企业发展的核心需求,普及金融知识、弘扬诚信文化。同时,利用好互联网和新媒体技术,通过“线上党课”“微党课”等载体,让新兴领域群体随时随地接受理论学习。
凝聚多元力量,实现治理聚“新”
为进一步提升乡村治理水平,党群服务阵地积极搭建平台,汇聚各方智慧,共同谋划发展大计。
搭建对话空间,汇聚新兴智谋。搭建线上线下协商议事平台。在线下,充分利用党群服务阵地,打造功能完备的协商议事阵地,并广泛动员新兴领域力量,召集基层党组织书记、村(居)民代表、“两代表一委员”等共同参与。此外,组建微信沟通群,实现信息实时共享、意见随时交流,形成全方位、多层次、高效率的协商治理格局。
整合多方资源,广纳发展意见。指导新兴领域党组织通过党建联建等形式,促进新兴领域与政府部门、社会组织等协同发展,整合资源、优势互补,如,街区党支部协同镇平安办、公安、学校等共同解决校门口“潮汐拥堵”问题,文旅党支部携手镇文体服务中心、上海沪工阀门厂推出红色文化、绿色生态、金色品鉴“三色”文商旅联XIN游学路线。
双向赋能增效,凝聚治理合力。聚焦村居治理的热点和难点,推出“和谐家园 安全同行”“普法零距离”等村居志愿服务项目,借助外卖小哥、快递员的职业优势和工作特性,推出美化家园我出力、“啄木鸟”我来当、垃圾分类我践行、“移动先锋”我守护、扶贫帮困我举手等“新”心相印服务项目,积极引导“新”力量参与农村治理。
精准对接需求,保障服务暖“新”
充分发挥党群服务阵地服务效能,切实保障新兴领域群体多样化需求,着力将服务送到新兴领域群体心坎上。
驿站筑圈解难题。通过前期调研摸排,广泛收集快递小哥、外卖骑手、货车司机等从业人员的现实需求,梳理出“用餐难、喝水难、休息难、如厕难”等现实问题,在镇党群服务中心、卫生服务中心、就业服务站点等新就业群体密集区域因地制宜设置“新”心相印工作驿站,增设微波炉、冰箱、智能充电等设备,并制作涵盖党群服务阵地、一网通办、卫生医疗、社区餐厅及旅游景点的“红色暖心服务地图”,下力气解决新就业群体日常工作生活难题。
资源聚能优服务。积极整合市级、区级、镇级资源,围绕新就业群体需求,精准做好供需对接,定制化设计服务内容,以4个党群服务阵地为核心,梳理出涵盖政治引领、治理赋能、为民服务3大类共30项的新兴领域党建资源项目清单,实现推出“新就业群体‘下单’、党群服务中心‘派单’、责任单位‘接单’”的高效服务模式。
多维关怀暖人心。在各党群服务阵地布置“心愿墙”,发动区域内企事业单位、村居党组织踊跃认领微心愿,精准对接新就业群体需求。联合街区众多商铺,推出“XIN”惠卡,为新就业群体提供餐饮、维修、医药、住宿等多方面的优惠折扣。开办暖“新”学校,开设书法绘画、非遗手作、乐器演奏、体育健身等丰富多彩的课程,吸引新就业群体纷纷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