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定区马陆镇石冈片区封周一坊社区党支部以小微网格为切入口,将党建引领贯穿治理全过程,充分调动多元主体力量,将小微网格打造成为倾听民意的“前哨站”、解决民忧的“服务站”、凝聚民心的“连心站”。通过精细化的网格管理、常态化的志愿服务、制度化的议事协商,社区党支部在方寸网格间书写出基层治理的生动答卷,让居民在家门口触摸到幸福的温度。
科学划格定责,织密基层治理“一张网”
封周一坊社区党支部严格遵循“规模适度、界限清晰、无缝覆盖”原则,将辖区精准划分为湖畔阳光一期(裕民南路336弄)、湖畔阳光二期(封周路368弄)两大小微网格,并进一步细化出6个党员责任片区,构建起“社区党支部—小微网格—责任片区—楼栋单元”四级治理架构。通过“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网格化布局,确保治理触角延伸至社区每个角落,真正实现“人在格中走,事在网中办”。在人员配置上,形成“1+2+6”的网格服务队伍。由支部书记担任单元网格长,统筹协调全局工作;2名居民区工作人员担任小微网格长,负责具体事务推进;6名党员担任党员责任区负责人,同时吸纳楼组长、志愿者等力量,组建起“专职+兼职”相结合的服务团队。通过明确岗位职责、制定任务清单,将矛盾调解、安全巡查、民生服务等事项细化到格、落实到人,让网格成为基层治理的最小单元与最强支点。
志愿星火燎原,汇聚共治共享“一股劲”
社区党支部充分发挥组织优势,将志愿服务作为激活小微网格的“红色引擎”,着力构建“网格+志愿”服务体系,组建起平安巡逻、垃圾分类、便民服务三支特色志愿服务队伍,让“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在网格中生根发芽。20余名平安志愿者身着红马甲穿梭于社区,他们化身安全“侦察兵”,仔细排查消防隐患、检查设施设备,及时发现并上报问题;化身邻里“调解员”,主动介入矛盾纠纷,用耐心与智慧化解居民间的“小摩擦”。在垃圾分类投放点,10余名专业志愿者通过“手把手”教学、“面对面”指导,帮助居民掌握分类技巧,推动垃圾分类从“要我分”向“我要分”转变。由30余名在职党员组成的便民服务队更是充分发挥职业特长,为居民提供各类优质服务。这些志愿服务队伍不仅是社区治理的重要力量,更是激发居民参与热情的“催化剂”。在他们的带动下,越来越多居民主动加入志愿行列,形成“人人争当志愿者、人人参与社区治理”的良好氛围,让社区治理从“独角戏”变为“大合唱”。
议事平台赋能,架起为民服务“连心桥”
为破解基层治理中的痛点难点问题,社区党支部通过“先‘封’引航,周到服务”党员议事会平台,建立“居民点单、网格收单、议事会派单、党员接单、群众评单”的闭环服务机制,让议事会成为汇集民智、凝聚共识、解决问题的重要载体。针对小区外围商铺路面破损导致居民出行不便的问题,议事会迅速召集居民代表、商户负责人、物业人员召开专题协商会。经过多轮实地勘察、方案研讨与意见征集,最终确定采取“分段施工、错峰作业”的方案完成路面修复,彻底消除安全隐患。面对保利湖畔一期、二期北门因学校上下学高峰引发的交通拥堵难题,议事会积极协调市政、交警等部门,通过增添黄色网状线有效缓解了交通压力,保障居民出行畅通。此外,议事会还聚焦群众身边的“关键小事”,推动80余户居民的渗水维修、消防维修等民生项目。自成立以来,议事会已累计召开会议20余场,协商解决各类问题40余件,让居民的“问题清单”变为幸福生活的“满意答卷”。
从科学划格到志愿聚力,再到议事协商,嘉定区马陆镇石冈片区封周一坊社区党支部通过小微网格治理的生动实践,走出了一条党建引领、多元共治的基层治理新路子。未来,封周一坊社区党支部将继续深耕小微网格治理,不断创新服务方式、完善治理机制,让小微网格成为传递党的声音的“扬声器”、服务群众的“连心桥”、化解矛盾的“减压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