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嘉定区嘉定镇街道侯黄桥社区党总支深入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以党建引领为核心、以居民需求为导向,构建“自治、法治、德治”融合的“一核三治”网格治理体系,通过“矛盾纠纷早发现、风险隐患早化解、群众诉求早响应”的“三早”机制,依托365议事厅、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室、“三所联动”、睦邻调解站等平台,将自治活力、法治底线、德治温度融入基层治理末梢,实现矛盾纠纷源头化解、服务效能精准提升。
党建领航、自治聚力,织密网格“经纬网”
组织根系深扎,激活治理“末梢神经”。侯黄桥社区党总支以网格化管理为抓手,始终将党建引领作为贯穿基层治理的主线,积极探索网格治理新模式,推动组织触角向下扎根、服务效能向上攀升。
通过织密“党建+网格+服务”的三级融合体系,将服务阵地延伸至楼栋单元,真正实现“组织扎根、服务进门”,确保党的声音精准传递到基层末梢。创新“1+3+N”组织架构(即1个社区党总支、3个小微网格片区、N个小微网格“五大员”和其他志愿者),以楼组为网格微单元,推行“党员亮身份”,有效实现“小事不出楼栋,服务精准入户”。
责任链条闭环,锻造服务“先锋队伍”。侯黄桥社区党总支依托365议事厅、“四位一体”协商议事等平台,以及调解睦邻点、居民志愿者等多元力量,成功协商解决多个矛盾。
依托议事平台推动自治力量群策群力,组织楼组三人小组、业主代表、物业、公益律师等多方协商,党员带头表态,通过“一楼一策”的方案化解住户顾虑。居民由衷感慨:“以前是社区‘替民做主’,现在是‘由民做主’,有了议事厅,咱们说话有地方,办事有门道,有商有量!”
法治筑基、德治润心,打造睦邻“新图景”
“法治门诊”精准普法。紧抓“党建+法治”这条主线,由“两委”班子带领普法宣传员、人民调解员、网格员积极学习《民法典》《信访工作条例》《人民调解法》等法律法规政策,进一步提升“法治带头人”“法律明白人”的法治意识、法治素养和依法履职能力。积极打造社区“法治服务圈”,设立“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室”“睦邻调解站”等,每周开展“法治门诊”活动,为居民提供法律咨询、矛盾调解服务。在小区电子屏定期滚动播放法治教育宣传片,用好用活法治宣传橱窗、宣传走廊等空间,以通俗易懂的标语、图文,营造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环境。积极开展各类普法宣传活动,解答居民关注的遗产继承、物业纠纷等法律问题。
“三所联动”多元解纷。侯黄桥社区党总支以“一站式”矛盾调解为枢纽,整合“三所联动”中司法所、派出所、律师事务所等专业资源,截至目前已建立40人左右的社区“三级调解梯队”:一级网格志愿者日巡查早介入,二级调解员专业化解,三级律师司法“智囊团”会商攻坚。
当有居民因为物业停车位分配规划方案而产生疑问、有居民利益分配产生分歧时,侯黄桥社区党总支迅速启动“三所联动”机制,由律师解读法律条文、调解员疏导情绪、民警维护秩序,通过积极协调及当事人的理解与配合,最终促成方案顺利优化、居民双方达成和解,成功避免矛盾升级、将“干戈”化为“玉帛”。
机制创新、三治融通,绘就治理“同心圆”
畅通渠道,共商共议解难题。侯黄桥社区党总支以制度创新为突破口,构建“多元参与、协同共治”的治理生态。每月开展“四位一体”协商议事活动,由社区党总支牵头,联合业委会、物业、派出所共同商讨解决社区治理中的难点问题以及潜在的矛盾隐患,推动社区治理从“单兵突进”转向“集团作战”。
多年来,侯黄桥社区党总支始终坚持问题导向,依托“我嘉物业”党建工作站、业委会党支部建设等,畅通群众利益诉求和意见反馈渠道,“因地制宜”推进社区民主自治,“凝聚合力”实现网格精细化管理。
内外兼顾,及时发现重预防。推动社区网格员对管理辖域定期开展常态化排查,对重点领域、人员、单位、事件开展全方位排查,对苗头性矛盾隐患及时发现、稳妥处理,坚决防止事态扩大化。
侯黄桥社区党总支结合季节气候特点、小区内部要事,充分梳理往年同期、同类热点问题,对所涉小区、点位进行盘点,提前排查风险隐患,对往期问题“回头看”,对共性问题“再复盘”,提前消除矛盾隐患。例如,小区内有居民房屋装修,为避免因施工噪音扰民,社区工作人员及时和施工方进行宣传并告知法定施工时间,联动物业定时巡查,提前消除因施工噪音而产生的邻里纠纷隐患。
下一步,嘉定区嘉定镇街道侯黄桥社区党总支将持续深化新时代“枫桥经验”,以党组织为枢纽,以网格为依托,激活自治内生动力,筑牢法治底线,厚植德治土壤,继续以党建“红线”串起三治“明珠”,让“枫桥经验”在网格楼组间生根开花,书写“党群同心、共建共享”的生动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