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近年来,嘉定区安亭镇党委坚持将党建引领作为贯穿基层治理的主线,紧扣小区治理痛点难点,创新实施党建引领小区治理“新引擎·安+行动”,做强“三轴并行”格局,持续激活基层治理“神经末梢”,推动党建引领力显著增强、物业服务力有效提升、社区治理力不断跃升。
建强组织“驱动轴”,激活双业协同“新引擎”
坚持把党的组织优势转化为治理优势,大力推进业委会与物业服务企业党建“双覆盖”,筑牢小区治理“主心骨”。织密建强“红色体系”。全镇目前已建业委会近70家,“应建尽建”组建率达93.15%。其中,40余家业委会由党员担任主任,紫荆新村等小区业委会凝聚3名以上退休党员,成为“红色银发力量”参与治理的典型。通过组建党支部或党的工作小组,依托居民区党组织联系指导方式,实现党建全覆盖。树牢融合“红色纽带”。建成“我嘉物业”党建工作站30余个,在业委会换届、物业服务企业选聘、深化“三驾马车”协调运转等关键环节持续用力。同步打造“安+物业智治会”,通过强化行业自律、促进交流协作,有效破解资源分散以及物业服务企业行业领域突出问题,推进物业治理智慧化、精细化、规范化。优化延伸“红色网络”。为实现小区治理与网格治理的高效衔接,充分发挥9个综合网格的“中枢”作用。通过完善每季度召开联席会议,每月召开工作例会机制,强化多元主体参与、落实督促机制等措施,确保治理效能全面提升。如玉兰第一社区联合城管等职能部门开展专项整治,解决了小区周围商铺跨门经营及高音扰民问题。
完善机制“联动轴”,攻克小区治理“硬骨头”
以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为核心,将党建引领作为小区治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建立“一小区一策”,以制度化、规范化建设,畅通治理脉络,增强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健全议事协商机制。建立“周通气、月例会、季通报”机制,广泛吸纳党员代表、楼组长、居民骨干积极参与矛盾调解、事务决策等各项工作。推行“居民提事—网格议事—会议定事”模式,培育打造“露天茶馆”“老村口”“国际化街区复式理事会”等特色协商议事品牌,让居民在家门口“议”出治理共识。规范日常运作机制。压实居民区党组织对业主自治的指导监督责任,健全“项目经理每日自查、物业服务企业双周检查”机制,定期听取业主对物业服务质量的意见反馈,源头化解潜在矛盾,提升物业管理水平、为民服务效能和居民满意度。提升服务品质机制。在用好“季度集训周”等培训资源的基础上,聚焦“居民区党组织引领作用、居委会治理能力、业委会规范建设、物业服务质效”的小区治理重点,开设“领航聚力”“善治赋能”“凝心筑基”“服务创优”四大行动10余项培训项目,通过理论辅导、案例剖析的务实举措,全面提升社区“当家人”和“服务者”的专业素养。
激活管家“末梢轴”,绘就共治共享“同心圆”
强化条块协同、多方联动,做实“党建引领、多方协同”的治理架构,形成攥指成拳的强大合力,打通服务居民“最后一米”。发挥党员“先锋管家”示范作用。深化拓展党员“双报到、双报告、双服务”制度效能,上线“融合型网格”党员报到专项岗,设置志愿服务和社区治理两大类10个子岗位。目前,报到党员已融入“蔷薇巷”“楼组课堂”等40余个基层治理项目,涵盖信息采集、文化宣传、安全巡查、矛盾调解等多个方面。融合志愿“服务管家”协同力量。围绕“一老一小一困”等重点群体需求,常态化开展便民服务、青少年关爱、文化体育等志愿活动。动员社区“能人管家”参与治理。通过不断深化和巩固“四百”大走访成效,结合安亭镇基层治理“百千万”行动的持续开展,充分挖掘和培育社区内具有专业特长、热心公益的“达人”“贤士”,成功打造“板凳课堂”“聚贤社”“小黑板”等有影响力的社区自治品牌,有效激发居民自治内生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