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组工要情 > 基层工作 > 内容
安亭镇:多元共治,巧解动迁小区治理“方程式”
来源:上海智慧党建 发布时间:2025-08-11 点击数:

嘉定区安亭镇博园社区成立于2011年,是一个典型的老旧农民动迁小区,呈现出高出租率、高流动性的特点。为此,博园社区党支部坚持党建引领,精准把脉治理“症结”,整合多方资源“对症下药”,实现基层治理效能与群众满意度“双提升”。

强化组织引领,凝聚治理主体“同频共振”

“三驾马车”在党组织的领导下同向发力、并驾齐驱,构建小区治理新格局。织密建强“红色主轴”。在博园社区党支部引领下,润渡佳苑小区于2020年11月成功组建首届业主委员会,并在2021年3月引入新物业服务企业。今年,业委会成立党的工作小组,物业服务企业单独组建了党支部,构建起“红色物业”与“红色业委会”组织共建、事务共商、难题共解的新格局。搭建高效“议事中枢”。党支部以“我嘉物业”党建工作站为载体,建立每月联席会议制度,通过“问题发现—议题形成—方案共商—协同落实”的闭环工作链,成功解决了包括绿化缺失、道路积水、垃圾分类、停车位紧张等一系列民生痛点问题,为党建引领下小区治理探索出了一条切实可行的有效途径。筑牢民生“安全基石”。为根治“飞线充电”顽疾,党支部把推动老旧充电设施智能化升级改造作为重点一环。在润渡佳苑一期,将3000平方米大型直充棚升级为智能开放式充电棚,配备30余个智能充电箱、300余个充电插口;在二期,改造10个总面积1300平方米的老旧架空层车库,安装30余台智能充电桩、340余个充电插口。新设备具有实时电流监测、过载自动断电等智能防护功能,现已全部投入使用,显著提升小区安全系数。

聚焦民心所向,构建宜居家园“同圈共享”

始终将提升居民归属感与满意度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精细化服务和高效协调机制为居民幸福生活“加码”。深耕“熟人社区”,激活自治活水。扎实开展“四百”大走访,组织党员、社区工作者化身“民情前哨”和“移动的意见箱”,精准掌握居民的急难愁盼,实现辖区内走访全覆盖。同时联合多方组建社区日防队、在职党员等多支治理队伍,成为宣传政策、收集民情、调解纠纷、组织活动、服务邻里的重要力量。巧建“口袋公园”,实现空间赋能。激发居民“主人翁”意识,将小区800弄东侧的闲置土地盘活再利用。融合休闲、娱乐、文化、科普等元素,精心打造集文化围墙、党群共建林、文化长廊、党员议事亭和青少年实践基地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口袋公园”,使“昔日荒地”蝶变为党群共建共享的社区“新地标”,成为居民生活的“新亮点”。强化“区域联动”,拓展资源网络。党支部以区域化党建为抓手,积极撬动共建单位等多方资源,创新实践,与黄渡自来水厂党支部、黄渡幼儿园等单位紧密联动,共同开展举办植树节、“三五”学雷锋等主题活动及20余场便民服务,推动资源共驻共享、优势互补,打造多方参与、协同发展的社区治理新模式。

汇聚多方力量,推动街区治理“同题共答”

在“双高”小区治理中,网格化管理与全过程民主协商相结合,凝聚起一个小区围墙内外的治理“共同体”。织密网格体系。在落实“1+4+N”(1位网格长,4名小网格长,N个小微网格志愿者团队)的网格管理机制基础上的同时,进一步深化“楼组党建”和居民自治力量整合。每栋楼建立“1+1+N”自治小组(即1名网格员、1名楼组长、N名居民骨干),健全信息收集、问题发现、任务分办、协同处置的工作机制,将治理触角延伸至最末梢。集结先锋力量。整合社区内生力量与外部支援,由20余位居民志愿者组成的社区日防巡逻队与联勤队员、物业保安、居委社工每日开展交叉巡逻。这种“多元一体、专群结合”的模式,最大化发挥了小微网格的“探头”和“前哨”作用,形成了全天候、无死角的社区安全防护网。攻坚治理顽疾。依托网格巡查,发现辖区存在50余家二手电子产品回收点位,存在安全隐患和环保问题。通过多部门协同作战,从宣传发动、排查约谈、集中整治到长效管理,环环相扣,仅用一个月时间便完成全部回收点的劝离搬离工作,彻底消除重大安全隐患。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