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聚集地作为新业态经济的重要载体,既是保障产业链供应链畅通的关键节点,也是基层治理创新的前沿阵地。嘉定区马陆镇仓场村党总支将辖区内的物流园区作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重要实践地,以“暖心聚力 融合共治”为导向,通过完善组织体系、优化服务供给、精准对接需求,持续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引领力,为破解新兴领域治理难题提供了有益探索。
建组织,强治理,完善网格化组织体系
针对物流聚集地区货车司机群体中流动党员“去向难掌握、活动难开展、作用难发挥”的痛点,创新“组织扎根+党员归队”管理模式,推动流动党员从“管理盲区”转变为“治理先锋”。织密红色网格,坚持以党组织为核心,组建恒迪物流园“嘉有新驿”党小组。推动村干部、社区民警、包保干部等下沉力量融网入格,实现人员快速组织、思想有效引领和资源高效汇聚。激活红色细胞,建立货车司机流动党员“落地报到”制度,目前已有六名司机党员完成线下报到并参与社会治理。打造“车轮上”的党课品牌,依托“卡友驿站”线下课堂,开展党的二十大精神专题学习、安全驾驶培训等主题活动六场次,确保流动党员“流动不流失”。释放红色动能,推行“党员亮身份”行动,引导流动党员带头遵守交规、参与纠纷调解、上报安全隐患。培育“先锋司机”等志愿者队伍,组建党员先锋车队两支,认领“网格责任区”三个,协助化解运输纠纷近十起,推动党员司机从“服务对象”转变为“治理力量”,有效增强党组织在货运领域的凝聚力和引领力。
建阵地,强服务,凝聚多元化关爱力量
聚焦货车司机“吃饭难、休息难、维权难”等现实需求,整合“司机之家”“卡友驿站”等载体功能,构建覆盖全域、功能互补的关爱服务网络,将治理效能转化为暖心体验。全域布局服务阵地,推动党群服务点、暖心驿站、三所联动调解点等阵地融合共享,联合公安力量打造“明灯议事厅”,集聚社区民警、签约律师、包保干部、行业协会等专业力量“现场办公”,为货车司机提供党务咨询、矛盾调解、政策服务、人员纳管、货源调配等一站式服务。延伸特色关爱场景,在园区内打造货车司机“10分钟综合服务圈”,包含核心区、装卸区、泊车区、车检区、生活区五大区域,提供饮水、休息、维修、应急、医疗等标准化服务。制作发放《服务清单》《园区生活地图》,为入园司机提供便捷指引。激活社会共治能量,发动周边物流企业、餐饮企业等市场主体加入服务联盟,推出临时住宿、餐饮折扣等特色服务,让货车司机群体真切感受到温暖的归属感。
明需求、强导向,探索常态化作用路径
以货车司机急难愁盼为治理风向标,构建“需求收集—精准服务—效能转化”闭环机制,推动管理服务与中心工作同频共振。突出需求导向解难题,通过网格员走访、“e嘉人”线上平台等渠道,动态收集诉求,形成“有情即报、接诉即办”工作机制,依托“明灯议事厅”做好协商议事和问题处置,全力破解货车司机群体急难愁盼问题。目前已收集有效线索工单两百余条,主动化解运费纠纷等矛盾二十余起,帮助企业、司机挽回经济损失十万元。突出效果导向抓教育,针对流动党员“工学矛盾”,打造灵活学习场景,将理论学习与安全驾驶、政策解读深度融合。推动党员司机成立“车轮宣讲队”,带动周边司机参与“文明驾驶承诺”行动,提升整体从业素质。锚定目标导向促融合,不断壮大治理内生动力,吸收园区工作人员、门卫保安、装卸工人、餐厅服务员、旅店前台等五十余人加入网格队伍,每日开展安全巡逻、卫生检查等工作。通过评选“最美网格员”,加强典型推广和示范引领,充分调动群众的共治参与积极性。此外,邀请货运司机注册“e嘉人”,建立“恒迪卡友互助微信群”,鼓励卡友及时上报交通、治安、消防等线索问题,让货车司机群体从“服务对象”转变为“治理力量”。
下一步,嘉定区马陆镇仓场村党总支将继续深耕物流领域治理创新,在优化网格效能、拓展服务场景上持续发力,进一步激发流动党员活力与多元主体共治热情,推动“治理+服务”效能再升级,为更多新兴领域破解治理难题提供更鲜活的实践样本,让党建引领的治理温度持续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