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是基于长三角的独特地位和这种独一无二的辐射带动作用,中央长期以来都高度重视长三角地区的协同发展。要协同发展,就需要有单位牵头。习近平同志对上海开展跨省合作交流工作产生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上海市在习近平同志带领下,积极主动承担起“龙头”的引领作用,使长三角区域更加紧密凝聚在一起。今天本网站刊发采访实录习近平在上海(十二):“习近平同志注重发挥上海在长三角协同发展中的龙头作用”。
习近平同志当时对推动长三角地区协同发展有什么认识和考虑?
2007年,长三角的面积约占全国的1%,人口约占6%,但就在这么小的一片土地上,那时候就已经集中了近半数的中国经济百强县,聚集了100多个工业年产值超过百亿元的产业园区,400多家世界500强企业在长三角落户,地区生产总值占全国GDP的18.9%。同时,长三角作为长江流域的入海口,占据着交通运输成本低、沿长江流域辐射面大等得天独厚的自然地理优势,是长江流域当之无愧的“龙头”。基于长三角的独特地位和这种独一无二的辐射带动作用,中央长期以来都高度重视长三角地区的协同发展。
2007年,长三角的面积约占全国的1%,人口约占6%,但就在这么小的一片土地上,那时候就已经集中了近半数的中国经济百强县,聚集了100多个工业年产值超过百亿元的产业园区,400多家世界500强企业在长三角落户,地区生产总值占全国GDP的18.9%。同时,长三角作为长江流域的入海口,占据着交通运输成本低、沿长江流域辐射面大等得天独厚的自然地理优势,是长江流域当之无愧的“龙头”。基于长三角的独特地位和这种独一无二的辐射带动作用,中央长期以来都高度重视长三角地区的协同发展。
2007年5月15日,国务院在上海召开长三角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座谈会,相关省市和中央有关部门的领导参加,就长三角区域规划工作开展讨论,习近平同志也出席会议。当时的长三角还只是个城市群的概念,没有扩大到区域的概念,会上就有同志提出,希望把长三角的概念扩大到区域。但也有不同声音,认为长三角的区域概念与世界上对应的城市群概念不一样,不同区域之间发展水平、合作理念都有差别,担心不能有效开展协作。习近平同志在会上说,大的区域合作有大的好处,可以上海为中心,其他城市设立一些分中心,各个中心之间分工协作,然后再通过这些中心、分中心,将影响力扩散出去。他还从政治大局出发,明确表态上海要全力支持长三角区域协同发展。
作为上海市委书记,他并不是只站在上海这一地作利益考量,而是站在有利于长三角乃至全国经济发展的角度统筹考虑,眼界开阔、站位很高,我打心眼里佩服。
开完这次长三角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座谈会之后不久,上海市就召开了第九次党代会。会上,习近平同志给上海城市精神加上了“开明睿智、大气谦和”这8个字,与他在座谈会上的发言表达的含义完全一致。现在回过头来看,习近平同志在座谈会上的一番讲话并非随感而发,应该是经过深思熟虑的。我觉得,习近平同志在浙江主政期间,就已经开始考虑长三角区域间协同发展的问题了。这一番讲话和“海纳百川、追求卓越、开明睿智、大气谦和”的上海城市精神一道,体现了他宽广的政治视野和胸怀,勇于担当、敢于作为的政治品格。许多其他省市的参会代表当时都高度认同习近平同志的这番讲话,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各方在长三角区域协同发展上达成了共识。大家共同围绕中央的规划将协同发展不断有序向前推进,将长三角城市经济协调会提出的“共赢、多赢”口号真正落到实处。同时,上海市在习近平同志带领下,积极主动承担起“龙头”的引领作用,使长三角区域更加紧密地凝聚在一起。从这次会议以后,长三角的概念逐步扩展、深化,最终形成了我们现在看到的长三角经济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