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疫情,浦东“三农人”不怕苦不怕累,战疫一线,充满拼劲、韧劲和干劲,在疫情这场“大考”面前诠释出了为民服务的一片赤胆忠心和一腔热情!
肩负使命勇担当 抗疫冲锋显本色
封控管理期间,浦东新区农村服务中心党支部书记张云龙同志被居民群众推上了小区防疫“总指挥”的位置。
“生命重于泰山,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我是党员,现在群众把我选出来担当总指挥,我就必须对群众负责。”自3月底开始至今,张云龙同志一直在小区连轴转工作。为做好疫情防控中的核酸检测工作,他在活动室召开临时党支部会议,对工作进行分工部署。通过临时支部会议总结了前期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明确楼组长职责,并对检测点进行场地布置优化和人员安排。
为此,小区每次的核酸检测有序高效,受到医生、居委和居民一致好评。张云龙同志谈起主要经验和做法:一是采用隔离绳,用凳子作了2米间隔线,每栋楼的居民在楼组长的安排下错时错峰有序排队,减少了人员流动,使核酸检测更安全。二是提前为老人打印出二维码,提醒居民检测前调亮手机亮度,提高扫码效率。三是广泛宣传防疫要求,小区内增加志愿者巡逻队,身着红马甲,手持小喇叭,用方言和普通话开展流动宣传,推动疫情防控知识进入每家每户。四是为“足不出户”解决后顾之忧,成立以8名年轻党员为主的“快递小组”,还充分利用各类资源途径为居民解决配药问题并送药上门,让所有居民都能安心居家。五是组建小区微信群,安排专人管理,进行政策宣传、人文关怀、医疗救助、物资保障等一系列服务工作。
张云龙同志的带头冲锋、担当作为,居民们都看在眼里。当大家称赞他领导有方时,他却说“要表扬我们的全体居民,配合度非常高,能把防疫要求贯彻好,也感谢全体志愿者的大力支持及热情服务,希望我们不断改进工作,一次比一次有进步!” “只要大家邻里平安,所有的付出都是有价值的。”张云龙同志朴实的语言,透露着执著和勇敢的坚守,彰显着一名共产党员愿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为民情怀!
化身“多面手” 争做“有为三农人”
接区委组织部通知,区农业农村委322名党员干部第一时间下沉居委社区,迅速转变角色,身兼数职,化身“多面手”,听民意、解民忧、保民生。
夜晚,一名“搬运工”蹲在路边,安静等待下一辆运送医疗废物的专车到来,虽然午夜又冷又困,但是依然坚守。这名医废“搬运工”叫陈亦,1981年出生,201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长期在三农领域工作,他的真实身份是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的一名检测员,从3月9日以来参加第一批支援街镇志愿服务,连续作战,未曾休息一天。陈亦的爱人是一名警察,也一直奋战在抗疫第一线,后来进驻方舱,两人把年幼的儿子托付给父母。陈亦在3月28日所住小区进入封控后,第一时间报到社区党组织,转运阳性患者、分发抗原试剂、社区值班、配药送药、团购蔬菜……处处都活跃着他的身影。在核酸采样工作中,陈亦除了扫码、维持秩序,还承担医疗废物的搬运工作,他自掏腰包购买电动三轮车、对讲机和小蜜蜂扩音器等物资,并捐赠到居委,用于防疫工作。
穿着密不透风的防护服,一干就是八、九个小时……在疫情防控进入关键时刻,拥有“多重身份”的不止陈亦一个人。
结算中心的姚蓓,2021年提交入党申请书,在祝桥卫亭居民区变身“话务员”,接听来自居民的各类诉求,电话铃声此起彼伏,从未间断,日均接120余件,她耐心倾听、记录诉求,做好回复,疏导心理、安抚情绪、答疑解惑,对于有特殊外出需求的开好《外出证明》并送到居民手中,同时,兼职“分拣员”和“快递员”,早上7点到晚上11点,为小区155栋楼居民分拣分发物资,对于团购的快递,跑腿上门确保配送到位,打通生活物资保障“最后一公里”。有时工作超过16个小时,瘦小的她总是笑容满面积极乐观:“我觉得能为大家服务,是很幸福的一件事,我入党就是要吃苦、奉献”。
“多面手”的故事,还在不断接力和续写……
有人担负起专业“配药员”,利用私家车风雨无阻跑各个医院,排队、挂号、开处方、取药、分拣、上门发药;有人做起“临时120”,紧急护送产妇前往医院,面对突发情况,展现出一名党员应有的责任担当;也有人化身“消杀员”,自告奋勇为封控楼栋和阳户居民家里等敏感区做好消杀……诸如此类“三农人”不胜枚举,哪里有需求、哪里就有他们的身影,他们用实际行动践行初心和担当,竭力为战胜疫情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