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浦区金泽镇南新村地处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的西北角,南接江苏省东联村,西邻昆山市东浜村,全村区域面积近4平方公里,户籍人口2050余人。南新村党总支抢抓一体化发展机遇,始终把坚持党建引领作为优化基层治理的“红色引擎”,借助毗邻党建“新优势”,积极探索“一核、六联、四治、三位一体”的乡村治理新路径。
一核引领抓队伍,激发治理新动能
南新村党总支围绕充分发挥党建“引领”和“保障”职能作用,按照“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界限清晰、无缝衔接、全域覆盖”原则,建立以党员为骨干的服务团队,形成支部进网格、党小组进自然村、党员进家庭工作模式,实现党建引领、党员带头的立体化服务。推行网格治理精细化,建立“党总支—自然村—党小组片区”三级网格管理模式和“1+2+N”配备模式(“1”即1名微网格长;“2”即1名网格员,1名社区民警;“N”即网格内的党员、村民代表、巾帼志愿者等),通过党总支核心指挥,着力实现各要素成员有效联动、优势互补。组织开展党员“微心愿”认领等活动,引导广大党员身入村、心系民、勤走访、听民忧、掌民情,为村内空巢老人、残疾人及军属烈属遗属家庭提供家政、医疗等志愿服务,开展关爱老年、妇女儿童、残疾和优抚对象志愿帮扶活动,为村内弱势群体送去关爱。
六联互动聚合力,齐聚治理新优势
南新村党总支充分发挥党组织统筹协调能力,通过毗邻乡村党建共建、引育乡村振兴致富品牌、激发内生文化活力等一系列组合拳,逐步实现组织联网、治理联动、人才联用、阵地联建、活动联办、需求联应等“六联”新局面,全面增强党组织凝聚力。镇域乡村党支部联动与毗邻乡村党建联网既是南新村得以发展的“源头活水”,又是乡村振兴的“压舱石”。南新村党总支坚持“共饮一江水”理念,与苏州东联村签署“金乡邻党建联盟协议”,成立村级跨界联合河长制工作站,携手推进河湖水体保护,共同筑牢生态绿色基底。南新村党总支遵循沪苏两地村干部“人才联用、互促成长”交流新路径,在领略不同村情风貌中学习“金点子”,提升为民服务实效。依托毗邻乡村地理优势,南新村党总支坚持阵地联建,联合开展组织生活、“吃阿婆茶”等活动,切实凝聚跨域一体、携手同行思想共识。通过“农户联动、资源联通、服务联抓”方式,与毗邻村共享种养先进技术、销售渠道和资源,扩大乡村振兴示范效应。
四治协同强管理,释放治理新活力
南新村党总支坚持自治、法治、德治、共治“四治融合”,构建起以村党总支为核心,党员群众和志愿者多方参与的工作体系,推进乡村治理走深走实、干出实效。通过制定《村民自治公约》《南新村一体化养护保洁作业标准》等制度规范,激发村民自治内生动力。成立村“矛盾调委会”,依法调解矛盾纠纷,建立信访代理工作站,做到阵地前移,重心下移,更好将矛盾消灭在萌芽状态。开展“最美家庭”“最美庭院”等典型评选,以榜样力量感染身边人、带动身边人,营造和谐有序的社会风尚。深入推进网格化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党员“红马甲”志愿服务作用,通过“日查、周巡、月通报”制度压实责任,让包联工作机制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主动与毗邻村对接,在重大节日、活动期间强化跨省联动、区域共治,筑牢安全底线。
三位一体可持续,开拓振兴新路径
南新村党总支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探索走出一条“生态、文化、产业”三位一体的绿色振兴道路。坚持以项目聚焦强筋骨,走产业致富之路。深化幸福社区合伙人共建机制,借鉴前期村内宝田合作社“猕猴桃”基地、蔬菜基地的成功案例,盘活耕地、林地等闲置资源,引进喜柿连连合作社,精细种植60亩绿色山梨桃和脆柿,全力打造优质农产品品牌、乡村观光旅游品牌,让产业“特色”成为致富“亮色”。坚持以乡土文化促提升,深入挖掘本村文化。通过编纂本村村史村志、以“宣卷”为亮点打造乡村演出队、传承“阿婆茶”风俗等举措,切实提升本村村民的文化认同感和主人翁意识。深入践行“两山”理念,加快补齐农村人居环境突出短板,推进生态与乡村、田园、文化、旅游、康养深度融合,狠抓生态养护,力建生态乡村,努力把南新村绿水青山的“高颜值”生态优势转化为高质量发展胜势,全力打造“健康生活特色乡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