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解决形式主义突出问题为基层减负的通知》,明确提出2019年为“基层减负年”。“基层减负”对于基层干部而言,他们“从一些无谓的事务中解脱出来”能更好地将思想转化为行动,将政策落实到实践,勇挑基层工作的重担,肩负为民服务的使命。基层干部通过“基层减负”政策留“痕”在群众中,让基层干部的“身影”“关心”“作为”活跃在群众中。
“基层减负”,把基层干部的“身影”印在群众眼里。“基层减负”让基层干部能够卸下厚重的“盔甲”,轻装上阵,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办事上,放在走入基层,走入群众。作为基层干部,一定是要迈开步子,用脚下的力量去体察民情,体恤民需。“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任何事务都需要放在实践中才能检验出真理,寻求真相。
“基层减负”,把基层干部的“关心”留在群众心里。基层干部立足于基层,更根植于群众。基层干部需要贴近群众,关心群众,从吃、穿、住、行,时刻心系群众所需、情系群众所急,紧紧凝结起与人民群众的情感纽带。群众关注的点在哪里,基层干部的“关心”就要落在哪里,群众的困难在哪里,基层干部的“关心”就必须补位到哪里。
“基层减负”,把基层干部的“作为”落实在群众的生活里。“基层减负”是为了基层干部更好地将文件转为行动落到实处。基层干部不须臾做形式勤奋,行动迟缓的“表面派”,要争做有担当、能作为的积极“行动派”,深入群众,查找问题、分析问题、研究问题,最后能够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实践过程中,基层干部更是要实实在在为民说话,为民排忧解难,让能“作为”的方法和政策有效在群众中落地生根,也在群众惠利的过程中检验“作为”的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