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7月下旬,中央“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领导小组印发《关于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中认真学习党史、新中国史的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把学习党史、新中国史作为主题教育重要内容,不断增强守初心、担使命的思想和行动自觉。
无论是中共党史还是新中国的历史,都有着辉煌和成就,也有着经验和教训。笔者认为,必须认真学习历史、客观评价历史、辩证看待历史。唯有如此,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可达成并且延绵不断。《旧唐书·魏徵传》中就这样的记载:“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上述表达是唐太宗李世民怀念已故名相魏征时的肺腑之言。
其实,“鉴”本身就有镜子的意思。历史,的确就是“一面镜子”,以史为鉴,方可面向未来。通知强调:“要把学习领悟党史、新中国史作为牢记党的初心和使命的重要途径。”笔者认为必须做到三点,实现此重要途径可达到预期效果。
第一,要认真学习领悟党史、新中国史。历史并非冷冰冰的数字、人名和年代,它是鲜活的、沸腾的、有血有肉的过去的故事。我们要组织引导好党员、干部认真学习领悟党史、新中国史,了解党史、新中国史的重大事件、重要会议、重要文件、重要人物,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浴血奋战的艰苦卓越的奋斗史。同时可追溯到中国近代以来170多年的斗争史,充分了解我们党的光荣传统、宝贵经验和伟大成就。唯有深入学习,唯有深刻领悟,唯有深入探究,历史的魅力才会被激发出来,从而为我们所用。
第二,要客观公正评价党史、新中国史。如今,小部分不明事理的人会觉得,中共党史、新中国史可能有不真实的部分。事实并非如此,历史都是由人来书写,但基于公正、公开、公平的大前提之下,并非一人或几人可以歪曲和涂改。更何况,除文献资料之外,历史还需要物证、口述以及诸多影像资料来佐证,岂非个人可改变!客观公正评价党史、新中国史,需要我们有正确的历史观和大格局,需要我们有对历史的敬畏和尊重,否则评价历史极容易出现偏颇和失真。历史不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它是客观存在的事实和现象。
第三,要全面辩证看待党史、新中国史。全面看待历史,必须收集和阅读大量史料文献;辩证看待历史,必须摈弃“二元论”思想。历史不可能重来,历史却是经得起回顾和推敲的。我们都知道,历史中可能有过错误,有过失败,有过经验教训,有过苦难挣扎,有过泪水与血水交织而成的后悔。但必须承认,比起正确的道路和大的方向而言,这些所谓的“痛处”都是过眼云烟,也都是珍贵的财富。知史爱党、知史爱国,必须全面辩证看待党史、新中国史,用辩证的眼光审视历史,从中获得养分,从中可以知道我们党和国家的强大所在。
通知强调,要组织引导党员、干部把学习党史、新中国史同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习近平关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重要论述选编》、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文章中有关党史、新中国史的重要论述结合起来,不断深化对“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认识和理解。
笔者认为,将阅读历史、学习历史、体悟历史与当今政治学习,特别是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有机联系、有机融合、有机衔接是相当必要和及时的要求。我们党之所以葆有先进性纯洁性和为人民服务的优良传统,和传承红色基因,坚定理想信念是密不可分的。因此,必须通过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更加地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每一位党员、干部必须努力认知历史“镜面”,同时要时刻保持高度“警戒”,从党史和新中国史里真正体悟真理,正所谓“前事不忘,后事之师”。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要把自己融入历史学习,善用历史思维,历练历史眼光,从而不断增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重大的历史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