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6日出版的《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文章《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革命传统和作风,弘扬延安精神》。文章强调,延安革命旧址见证了我们党在延安时期领导中国革命、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光辉历程,是一本永远读不完的书。翻开历史画卷,重读延安故事,寻找在新的赶考路上交出优异答卷的信心“密钥”。
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延安开启了中国革命的“红色序章”。从1935年到1948年,历经两万五千里长征后,中共中央在延安“落脚”,中国革命事业在此实现了从低潮走向高潮的历史性转折。是什么凝聚了扭转中国前途命运的延安力量?毛泽东同志在创办延安抗日军政大学时给出了答案,“首先是学一个政治方向”。延安时期中国革命面临多方面的威胁,局势愈发紧张,内忧外患不断,但我们党始终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落实到具体实践中,成功谋划实施了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如倡导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巩固抗日民主根据地等。进入新时代,党和国家面临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正是坚决维护习近平同志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才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
坚持优良的思想作风,延安谱写了求真务实的“金色华章”。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在延安时期成熟,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成为延安精神的思想内核。“延安作风”之所以能打败“西安作风”,答案就藏在“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朴素逻辑里。“延安整风”作为我们党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整风运动,使全党端正了思想路线和政治路线,破除了主观主义、宗派主义、党八股,对夺取革命胜利具有巨大推动作用。作风问题,关乎人心向背,关乎党的生死存亡,一直是我们党真抓狠抓的突破口。溯古追今,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十年磨一剑”,党中央从作风建设入手,驰而不息纠“四风”、树新风,推动党风、政风、社风、民风持续向好。
坚守为民的服务精神,延安留下了滋养初心的“亮色续章”。延安时期,我们党提出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并写入党章,党员干部自上而下恪守“站在最大多数劳动人民的一面”“把屁股端端地坐在老百姓的这一面”等工作要求,形成了“只见公仆不见官”的生动局面。早期共产党人在延安住窑洞、吃粗粮、穿布衣,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密切关注并着力解决群众的实际困难,真正“和群众打成一片”。延安之风劲吹百年,其中饱含着我们党永葆青春和活力的精神密码,一面是党对人民的深情与担当,另一面是人民对党的信任和支持,两者相辅相成。百年恰是风华正茂,为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无数共产党人接续奋斗,展现了深厚的为民情怀。
读不完的延安故事 ,品不完的红色经典。面对新时代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要从延安精神中汲取丰富滋养和奋进力量,以崭新的精神面貌和过硬的工作作风迎接挑战,作出符合中国实际和时代要求的正确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