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央层面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专项工作机制会议在京举行。会议指出,要“通过深化拓展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不断激励广大党员、干部积极担当作为、敢于善于斗争,进一步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胜利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历史伟业提供坚强作风保障。”基层减负必须紧抓基层“痛点”、直击现实“难点”,化“减”为“增”,让广大基层干部放开手脚抓落实、谋发展,更好地建功新时代,奋进新征程。
减“重心”增“初心”,轻装上阵为民服务。基层减负是为了让基层干部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服务群众之中,不能单纯地认为工作压力小了,联系群众的次数就能少,工作汇报少了,走访入户的时间就能少,更不能把“减负”当作搪塞办事群众的工具。如此种种,不仅达不到减负的真正效果,反而是本末倒置的体现。基层减负就应该减少那些形式上的“重心”,让基层干部有更多的机会践行初心,基层干部作为打通“最后一公里”的有力抓手,是离群众最近的人,必须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要正确地认识到“减负”不是脱离群众,而是要花更多的精力与人民群众保持同频共振,始终同人民群众坐在一起、想在一起、干在一起,为人民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
减“数量”增“质量”,保质保量干事创业。减负不是减去责任、减轻担当、减少作为,而是简化制度、简化方法、简化模式。基层工作千头万绪、繁琐复杂,基层干部身兼数职是常态。要坚持人岗相适、人事相宜的原则,把最合适的人放在最合适的岗位上,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要“减”工作数量、“不减”工作质量,让想干事、会干事、能干事的基层干部尽情发挥自己的所学所长,从而在不同的岗位上持续发光发热。常言道,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精一行,要注重在基层一线和困难艰苦地区培养和发现优秀人才,把关心关爱干部的各项措施落到实处,鼓励基层干部见贤思齐、奋发有为,撸起袖子加油干,从而高质高效奋进新征程。
减“压力”增“动力”,积极作为干出实绩。基层干部如长期处于繁重的工作压力、狭小的发展空间、微薄的福利待遇等环境,因难看不到“出头”之日,难免滋生“磨道拉车”“二线变离线”“占位子”等现象。要转变这种局面,不能只加“压力”不予“动力”,就需要以重基层、重实干、重实绩的用人导向,培养选拔基层优秀干部,表彰政治坚定、敢干敢当、迎难而上、苦干实干的基层干部,强调严管厚爱更需要创造良好生活和成长条件,保障合理的政治、生活待遇,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让基层真正将“思想包袱”卸下,让党员干部更多潜能发挥在“刀刃”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