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经验交流 > 组工笔谈 > 内容
区农委同琳静:查研究贵在“实”
来源:上海嘉定 发布时间:2023-09-08 点击数: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反复强调,要用好调查研究这一“传家宝”,练好调查研究这项“基本功”。广大党员干部要谨记教诲,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深入基层、深挖问题、深谋对策,避免一切“假把式”“花架子”“空形式”,在察实情、出实招、求实效上下足功夫,推动调查研究在全党蔚然成风,产生实效。

避免“闭门造车”的假把式,精准把脉察实情。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朝野。在信息化高度发展的今天,部分党员仅仅通过“指尖办公”了解民情,掌握民意,看似提升了工作效率,但通过“键盘侠”式想当然办事决策,不免有“闭门造车”之嫌。党员干部要想决策部署接地气,就必须聚焦群众需求和基层实际,以“一竿子插到底”的劲头,把调查研究做细做实。调研前期要做好摸排准备,把矛盾问题大、群众反映多、基层基础差等梳理出来。同时,要勇于扑下身子,跳出“舒适圈”,练就“进家门、察民情、听民声”这一基本功,在与群众“话家常”中积累“第一手鲜活资料”,在“多跑几趟”“多走几户”“多问几句”中精准把脉基层“病灶所在”。

避免“蜻蜓点水”的花架子,事不避难出实招。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调查研究搞得好不好,最终要看能不能把问题解决好。党员干部要避免一调了之、一研搁之的心态,拿出“啃硬骨头”的勇气,向困难挫折叫板,学会跳出问题找根源、务求实效商良策,在解决问题中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战。针对群众反馈问题,要及时制定“路线图”,立下“军令状”,写下“责任书”,在实践一线捋思路、寻方法、找答案、定措施,切实以精准的实招来攻难点、通堵点,用行动完成人民满意的调研报告。

避免“过度留痕”的空形式,久久为功见实效。涉浅水者得鱼虾,涉深水者得蛟龙。调查研究必须纠正重“痕”不重“实”、留“迹”不留“心”的错误观念,要紧盯成果运用这一“长线”,才能做实做优调查研究的“后半篇文章”。要让群众对调查研究成果“阅卷打分”,把群众“满不满意”当作衡量工作好坏的度量衡,以群众看得见的变化、摸得着的幸福,回应党和人民的期待,切实发挥以研惠民、以研资政作用。同时,要树立居安思危的意识,见微知著,常抓长治,做到“吾日三省”,经常换位思考,着力建章立制,确保常态长效。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