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抚养教育,年轻人的就业成才,老年人的就医养老,是家事也是国事,大家要共同努力,把这些事办好。”习近平总书记的新年贺词饱含温暖关怀。作为党员干部,生逢新时代、肩担新使命,要心怀国之大者,做“事事关心”的“三好干部”。
聆听好居民群众的心声需求,做“事事关怀”的“贴心人”。照顾好“一大一小”,服务广大群众,养老、教育、就业……关系着社会民生,也关系着广大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作为党员干部,要想做到“事事关心”,首先要做到“事事通晓”,做到主动贴近群众、发现问题、聆听心声、聚焦需求。在日常工作中,深化“四百”大走访,多走一走、问一问,通过走家入户、走访群众架起“沟通桥”。同时,党员干部也要结合群众需求,树立问题意识,培养攻坚能力,实现“做完”到“做好”的转变。
链接好惠民政策的落实落地,做“事事回应”的“实干家”。“我们的目标很宏伟,也很朴素,归根到底就是让老百姓过上更好的日子。”坚持人民至上、增进民生福祉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实际工作中,只有做好各项惠民政策的落地,才能让初心真正为民生、让实惠真正惠人民。作为党员干部,要在走访调研中了解群众生活中的难题,做好政策的宣传推广,让群众知晓政策、熟悉政策;做好政策的推动落实、让群众享受政策、受益政策,实现“人找政策”到“政策找人”的转变。
践行好民生福祉的担当作为,做“事事服务”的“奋斗者”。干事奋斗有本领,为民服务有担当。增进民生福祉,需要真正从“事事关心”到“事事服务”再到“事事办好”。党员干部,要立足社区实际,结合“一支部一实事”,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冲在服务群众的第一线。要立足工作岗位,在推进乡村全面振兴、解决民生实际问题等方面做成实事、积累经验、探索创新。“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党员干部要不怕吃苦、乐于奉献,以群众的满意度作为工作的“度量衡”,真正做好民生实事、体现奋斗担当。
新年新征程,党员干部要谨记新年贺词中“是家事也是国事”的民生关怀,用实际行动做“事事关心、事事回应、事事服务”的好干部,让群众满意、对群众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