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考察时强调,要以党纪学习教育为契机,持续深化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为基层干部干事创业营造良好环境。新时代背景下,基层“舞台”始终是党建工作的“主阵地”。从根源上做好基层减负这道“算术题”,对提升基层工作效率、进一步加强基层党组织对基层的治理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依规办事,为履职尽责增“底气”。正在全党开展的党纪学习教育是今年党建工作的重点任务,在基层强化警示教育、夯实思想根基可以更好地为基层干部干事创业营造良好环境。“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须知“以人为镜”,同样可以“省自身”。注重以身边事教育身边人,当每个人都以周围优秀的同志为榜样、以反面例子为自己“敲警钟”时,才能心存敬畏、手握戒尺,安心工作、放手干事。此外,基层人员数量有限,既要应对上级部门的精细化管理,又要满足群众的多样化需求,方方面面的工作难免有心无力。因此,规范工作流程、明确权责归属,让每个基层工作人员都对手头工作清晰明了,保证工作干事有法有规可依,方能增加基层干部担当作为的“底气”。
破虚立实,让下达任务接“地气”。作为国家治理的基础单元,基层单位虽然处于服务群众的“最末端”,但却是群众检验我党工作的“第一关”。基层干部总是被要求在服务人民群众时要“俯下身子”“放低姿态”,但实际上基层工作人员最大的标签就是“权小责重”。为更好帮助基层单位明确自身职责,上级部门在下达任务时要同时明确自身责任;不能在做好“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后,就完全甩“锅”给基层,自己则作为“督导指挥官”独善其身。在确实检查基层工作时,也要注重看工作落实结果,不能只看“留痕”多少,减少形式主义带来的虚无感,实实在在地为干部“松绑”“解压”。这样不仅让基层干部拥有更多发挥空间,还能让他们有更多精力关注群众的实际情况,从而给老百姓增加看得见、摸得着、接“地气”的实实在在的幸福感。
化繁为简,以精进自身强“士气”。文不在多,而在于精;会不在繁,而在于行。“文山会海”是每个基层工作人员最头疼的问题,但基层干部的精力不该被那些写不完的“统计表”“花名册”所占据。基层工作人员要学会向上自我管理,提升自身素质水平,以更高效率完成工作。虽然万事开头难,但将工作理顺、理清楚之后,后面会形成体系化的流程。只有将提升自己的内在价值作为服务群众的工作目标,才能不断为精进基层治理、城市建设提供“源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