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重庆市九龙坡区谢家湾街道民主村社区考察调研时强调“基层是党和国家事业的根基,是保持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础,为基层减负事关国家长治久安、干部干事创业。”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基层是党的执政之基、力量之源,是一切工作的落脚点。给基层减负应有的放矢、精准发力,要做到减负不减责,松绑不松懈。
精准划分权责界限,提升干事创业担当力。为基层减负首先就是要把基层应该承担哪些工作的主要职责和权限搞清楚。基层减负不是简单减少基层工作量,而是要从“质”上精准发力,充分细化基层权责边界、理顺各层级职责关系。基层减负不能变成“减掉担当”,要通过建立责任清单的方式,明晰上级和基层的权责归属,精简任务流程与层级,上级不能随意压派超出权责范围内的任务,基层也不能只被动接受上级任务指派,而应该勇于担当,“跨前一步”主动履责。同时要做好把基层职权范围内该有的决策权、执行权及相应资源配套下放,减少基层干部在工作中的阻力,提升干事创业担当力。
精准赋能卸下负担,增强为民服务实践力。“星光不问赶路人,时光不负实干者”。辉煌出自实干,优绩更需拼搏。“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我党的优良作风,但不应让干部忙碌于“指尖任务”而弱化实干为民的重要理念。冗杂的群消息、繁琐的统计报表,以及重复的通知和文件上报,使基层干部陷入了无休止的“指尖忙碌”之中,忽视了实际工作的落实。要从源头上对电子系统建设进行梳理,使其成为高效工作的助力赋能基层,而非负担。不仅要减少表格,更主要是搭建基层“数据仓”,推动基层治理走向“智”理,让数据在各部门间自由流通,减少多头报表、重复报送等问题,真正实现数据一体集成、表单实时共享。卸下“指尖”负担,使基层干部投入更多的精力到实际工作中,增强为民服务实践力。
精准把握结果导向,激活求真务实源动力。考核是检验工作成效的重要举措,是以结果为导向推进工作落实的重要方式。但倘若考核方式如果“一元化指标考核”,缺乏各维度视角,那么就失去其求真务实意义所在。基层减负要注重优化考核方式方法,减少过程性指标的比重,增加反映实际工作成效的指标,进而实现有效减轻基层负担,为更准确地评价工作成果。要推动考核方式多元化、客制化、个性化。通过“实地调研”“问卷调查”“抽样谈话”等多样化方式,全面了解基层工作的实际情况,确保考核结果的客观性和精准度。要加强对考核工作的监督和指导。相关部门应严控考核频次,减少重复整改,并定期对考核工作进行回顾和总结,及时发现和纠正考核中存在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