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要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新时代新征程中,面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宏伟蓝图,更需要广大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以“情系人民”之姿,以“实干笃行”之态,不断开拓进取、干事创业,书写新时代“群众满意”的出色政绩。
站稳人民立场,厚植人民情怀,把牢造福人民的“定盘星”。人民就是江山,江山就是人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 是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的价值追求,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归根结底是要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使老百姓们都能过上好日子。因此,对于党员干部来说,树立正确的政绩观,首先就是要筑牢“以人民为中心”的信念,牢记一切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人民。在工作中始终站稳人民立场,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以“功成必定有我”的使命感,切实做好每项事关人民群众的工作,忧民所忧、想民所想、解民之难,做“为民造福”的行动者、奋斗者和奉献者。
全面深化改革,推动高质量发展,激发造福人民的“驱动力”。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就要明白“政绩是什么”,要“做什么样的政绩”。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把为民办事、为民造福作为最重要的政绩”。政绩就是实现人民幸福,广大党员干部应当锚定目标、全力以赴,努力创造人民满意的政绩。一方面,要提高理论知识水平,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决定》中提到“面对人民群众新期待,必须继续把改革推向前进”“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等论断,充分阐释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对于实现人民幸福生活的重要意义。另一方面,要将全会精神与工作实际紧密结合,真正做到让党的创新理论“入脑”“入心”“入行”,切实把学习成果转化为做好实际工作的思路和举措,做好本职工作,更好地服务人民群众,将政绩书写得“鲜明”又“实用”。
聚焦惠民便民,出实招求实效,抓住造福人民的“着力点”。习近平总书记一再叮嘱树牢正确政绩观:“要把浮躁心理、急躁心态都压下来,扎扎实实、踏踏实实地搞现代化建设。”“实干”是正确政绩观的核心词。实干就是从点滴小事做起。要聚焦惠民工程。要始终坚持把为民办实事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积极实施老旧小区改造、电梯加装等各类惠民工程,全力以赴解决群众身边的急难愁盼,切实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要沉下心去实际做。“一行胜千言,实干论输赢。”要在群众关注的社保、教育、住房等重点领域和难点痛点下苦功,不搞虚头巴脑的“纸面数据”,要搞看得见摸得着的“实际成果”,真正将政绩书写在人民群众的笑脸上,落实在人民群众的心坎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