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经验交流 > 组工笔谈 > 内容
南翔镇常紫玲:让“生活气”成为基层治理的“助推器”
来源:上海嘉定 发布时间:2024-11-14 点击数: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对社会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治理之路,推动新时代社会工作高质量发展。社会工作是党和国家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事关党长期执政和国家长治久安,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议题。时代发展的日新月异形成了社会工作的“千头万绪”,基层单位是政策落实的“实践地”、新兴群体的“汇聚地”,矛盾治理的“核心地”,更要展现出新担当新作为,抓住新兴领域这一关键少数,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让“生活气”成为推动基层治理的“助推器”。

重沟通,做到“底数清”,界定“要管谁”的范围。当前我国社会新兴领域、新就业群体规模持续扩大,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大量涌现。不可抱着侥幸心理认为新兴力量只是“蚍蜉撼树”,而要有规划思维科学预见。其中,社会工作者和志愿者往往是代替政府与新兴领域就业群体打交道的第一人。要发挥他们在基层治理、服务群众中的主力军作用。通过组团走访赋能,增强联系流动党员的力度,不断强化党员的组织意识。同时,织密新就业群体的关爱网,将其紧紧围绕,精准施策,巧用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群众工作优势填补党的管理盲区的漏洞。

抓统筹,做到“组织明”,解决“由谁管”的难题。新兴领域党的组织体系全覆盖攻坚行动已成为上海市各街镇基层党建工作的“必答题”。然而,新兴领域人员背景复杂,职业类型丰富,流动性大及覆盖区域广并存,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统一管理的难度,这就要求各级政府部门强化统筹协调,坚持分类指导。探索构建符合实际的党组织工作格局,充分利用不同岗位、领域的特性,有的放矢抓好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新就业群体党建工作,做到摸排党员常态化,切实推进党的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推动新兴领域党组织标准化规范化建设。

强赋能,明确两种“治”,优化“怎么管”的效能。单单建立新兴领域党组织还不够,如果不适当赋权,不抓机制建设,只会沦为应付检查的“空架子”。新就业群体既是基层治理对象,更是参与基层治理的重要力量。一方面,要强化政“治”引领,经常性组织新兴领域党建专题培训,让组织负责人和书记能力跟得上,新兴领域人员思想上能提升。另一方面,要打造多元“治”理格局,不仅要发挥党建引领的引擎作用,为新兴企业整合资源、输送能量,充分激发新兴领域经济发展潜力,还要拓宽反馈渠道,搭建沟通桥梁,广泛动员新兴领域群体参与,努力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的良好氛围。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