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新时代社会工作,对于践行党的根本宗旨,夯实国家治理基层基础,进一步激发和增强社会活力,更好地服务群众、造福人民具有重要意义。作为基层工作者,要切实把理论学习成果转化为加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实际成效,积极探索新兴领域党建工作方法路径,聚焦提升党建“引领力”、党建“感染力”、党建“凝聚力”三个方面,坚持强基聚“新”、服务暖“新”、治理同“新”,全面提升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党建质效,激发基层治理与社会服务“新”活力。
强基聚“新”,以强基赋能为主线,提升党建“引领力”。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加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和基层政权建设对于夯实国家治理基层基础,进一步激发和增强社会活力具有重要意义。要加强基层治理队伍和阵地建设,加强社区工作者教育培训和轮岗锻炼,推动社区工作者由“专人专岗”向“全科社工”转变。更要着力破解基层治理“小马拉大车”突出问题,持续规范村(社区)组织工作事务、机制牌子和证明事项,找准“病灶”,下大力气整治“滥挂牌”和“万能章”问题,真正为“车”减负、为“马”赋能。
服务暖“新”,以品牌打造为抓手,提升党建“感染力”。维护“三新”群体的合法权益,是新时代加强“三新”组织党建工作的题中应有之义。要运用好线上线下等不同载体平台,畅通民情收集渠道,及时更新需求清单,及时解决“小个专”的急难愁盼;要充分发挥行业主管部门与群团组织的资源优势,定期为“三新”群体量身定制反诈宣传、法律援助、消防安全培训等“暖心工程”,让他们在思想迷雾中寻方向,在生活困境中得解忧,在心理负担下得解压。建立完善沿街商铺走访工作机制,深入了解行业及群体需求和问题,积极协调资源,为行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持,以“面对面”的真挚走访,“心贴心”的关心服务,广泛征集“三新”群体的“微心愿”,以实打实的举措,让“三新”群体感受到党组织的温暖,心生向往,主动靠拢。
治理同“新”,以健全体系为契机,提升党建“凝聚力”。“三新”群体既是基层党组织的服务对象,也是基层治理的重要力量。要充分发挥好“三新”群体走街串巷、涉及面广的优势,延伸网格化治理“触角”,引导“三新”群体化身基层治理中的“警报器”和“探照灯”,倾听民众心声,洞悉群众需求,为基层党组织搭建通往民众内心的桥梁,凭借敏锐的洞察力和广泛的行业触角,在各自领域内精准捕捉问题,及时响应,为基层治理注入鲜活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