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清则气正,气正则心齐。中央八项规定实施十余年来,中国共产党以刀刃向内的勇气、久久为功的定力,持续深化作风建设。这场深刻的自我革命,彰显了党始终与人民同心、与时代同行的政治本色,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注入强劲动力。
破积弊、立规矩,以制度之力涤荡沉疴痼疾。作风建设是一场刀刃向内的自我革命。面对一度盛行的“四风”顽疾,党中央以“刮骨疗毒”的决心,用中央八项规定破局立威。从精简会议文件到严控“三公”经费,从整治公款吃喝到规范调研考察,每一项举措都直指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十余年间,全国累计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逾百万起,处理党员干部超百万人。这不仅是数字的叠加,更是党以“零容忍”态度净化政治生态的鲜明宣示。破旧更需立新。党中央坚持“制度治党”理念,出台《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等数十项党内法规,构建起覆盖作风建设全链条的“制度之网”。这些制度既划清“红线”,又明确“标尺”,让党员干部知敬畏、明底线。同时,通过巡视巡察、大数据监督等手段,织密常态化监督网络,让“四风”隐形变异问题无所遁形。
润民心、促发展,以党风之清滋养社会正气。党风正则民风淳,政风清则社风兴。中央八项规定不仅是一场党内革命,更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党员干部作风之变,带动了全社会价值观念的革新——公款吃喝的“酒局”变成深入基层的“调研”,铺张浪费的“排场”转为节俭务实的“新风”。“光盘行动”成为餐桌共识,“轻车简从”化为行动自觉,政务服务“最多跑一次”“高效办成一件事”让群众办事更便捷、更舒心。作风建设的成效,最终要体现在推动发展、惠及民生上。中央八项规定实施以来,各级政府将节约的行政成本投入教育、医疗、养老等领域;党员干部从“文山会海”中解脱,将精力聚焦于优化营商环境、服务实体经济。2025年一季度,全国新设经营主体超600万户,经济活力与社会创造力持续迸发。
守初心、再出发,以恒久之功续写时代篇章。逆水行舟,一篙不可放缓;滴水穿石,一滴不可弃滞。当前,“四风”问题仍存在反弹风险,形式主义借“指尖上的负担”隐形变异,奢靡之风转向“一桌餐”“会所宴”暗流涌动。面对新挑战,必须以“永远在路上”的清醒,将严的基调、治的理念贯穿始终。守初心,需筑牢思想堤坝。通过主题教育、警示教育等方式,推动党员干部从“不敢腐”向“不想腐”升华,让廉洁自律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再出发,更需制度创新护航。针对新型腐败和隐形变异问题,及时完善监督机制,运用科技手段提升监管精度,确保作风建设与时俱进。新征程上,唯有以锲而不舍的毅力、驰而不息的韧劲,让清廉之风常拂、担当之志常存,方能以优良党风凝聚民心,为民族复兴注入不竭动力。
十年砺剑,清风化雨;征途漫漫,惟有奋斗。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是全面从严治党的“金色名片”,更是新时代赶考路上的永恒课题。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我们当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执着,持续擦亮作风建设底色,让清正廉洁、实干担当的浩然正气,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征程中生生不息、澎湃充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