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经验交流 > 组工笔谈 > 内容
马陆镇欧阳怡:拧紧作风建设“发条”,推进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走深走实
来源:上海嘉定 发布时间:2025-07-04 点击数:

当前,全党正扎实有序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此次学习教育是巩固主题教育和党纪学习教育成果、持续深化作风建设和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举措。广大党员干部必须始终保持一以贯之的劲头不松,把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作为重中之重,切实把党的作风建设时时放在心上、抓在手上、落实到具体行动上,推动作风建设不断落地见效。

以学为基,让学习教育走深走实。“学者非必为仕,而仕者必为学。”从延安整风到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历史和实践充分证明,唯有理论上的清醒,才有行动上的坚定。要坚持及时跟进学,通过“三会一课”、理论学习中心组、专题研讨等形式,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论述和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做到精研细读、充分领悟;要坚持带着问题学,对照违规吃喝、公车私用、违规送礼等典型案例,看清“小酒杯”“小意思”“小礼品”背后的作风溃堤风险;要坚持联系实际学,紧盯节日假期、婚丧嫁娶、项目审批等关键节点,用规章制度这把尺子量一量言行,用群众期待这面镜子照一照初心,弄清楚哪些事情可以做,哪些事情坚决不能做;要坚持融会贯通学,将学习教育融入日常、抓在经常,把学习成果转化为手中有权不妄为的清醒、面对诱惑不动心的定力、服务群众不懈怠的担当,真正做到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

严字当头,把作风建设贯彻始终。“不虑于微,始成大患;不防于小,终亏大德。”中央八项规定实施以来,不正之风得到有效遏制,然“小节无害”心态潜滋暗长,有的干部将纪律底线异化为“不犯大错就行”的庸俗观念,有的单位在制度执行中存在“宽松软”现象,有的地区在监督执纪上存在“温差”,助长了侥幸心理,若不及时纠治,必将侵蚀作风建设的基石。广大党员干部必须仔细对照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聚焦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作风问题,把自己摆进去、把职责摆进去、把工作摆进去,照一照思想是否松懈,查一查作风是否漂浮,看一看行为是否走样。广大党组织必须立足于“严”,在作风建设上常抓不懈,把作风情况作为政绩考核和干部选拔的重要依据,进一步用好民主生活会、巡视巡察、信访反映等“探照灯”作用,既紧盯看得见的显性问题,更着力发现隐藏的潜流暗礁,坚决防止问题在眼皮底下溜走、在视线之外滋生蔓延,为彻底解决问题、改进作风打下坚实基础。

着眼于全,把制度笼子扎得更紧。“欲知平直,则必准绳;欲知方圆,则必规矩。”增强制度建设实效,是作风建设的重要保障,想要实现作风建设的长治长效,就要把作风硬要求变成硬措施、让铁规矩长出铁牙齿。要发扬钉钉子精神,对查摆出的问题立行立改,通过建立台账、明确责任、限时销号,形成“问题不解决不松劲、解决不彻底不放手、群众不认可不罢休”的闭环管理,坚持标本兼治,针对问题多发领域,深挖根源,堵塞滋生不正之风的漏洞,形成靠制度管权、管事、管人的长效机制。更要以法治思维和改革精神抓好制度的修订完善,对隐形变异顽疾、隐性新型腐败织密防线,对监督手段、监督力量强化统筹,加强对重点领域、关键岗位的监督,增强制度执行的刚性。短期改进易,难在让风清气正成为日常习惯,制度构建易,难在让崇清尚简形成文化自觉,唯有秉持“日日行”,常筑“整改堤”,把制度扎得更紧,方能推动作风建设行稳致远。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