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经验交流 > 组工笔谈 > 内容
南翔镇张峥:抓好“三个关键”,打通抓落实的“中梗阻”
来源:上海智慧党建 发布时间:2025-08-04 点击数:

习近平总书记在山西考察时强调,要及时总结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成效和经验,完善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制度机制。只有牢牢把握“健全为基层减负长效机制”这一着力点,才能确保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走深走实。要推动各项工作落地见效,各部门须处理好“做多少、谁来做、怎么做”三个关键问题,进一步打开“基层视野”,为基层减负持续赋能。

优化绩效考核,处理好“做多少”的问题。“数据缩水”看似是懒政不作为,实则是基层在考核压力下的被动防御。考核本该是激励作为的手段,但如果不够科学,只是一味地压指标、加任务,那么得到的数据就不精准,也将极大影响到后续决策。对于上级部门而言,打破“数据缩水”的恶性循环,需要处理好基层“做多少”的问题,充分把握地方特色特点,因地制宜设立科学的考核指标,推动考核从“数量比拼”向“质量竞争”转变,让基层敢于报实情、干实事,把更多时间和精力用于推进落实而非编撰数据。

压实各方责任,处理好“谁来做”的问题。近年来,“属地管理”模式在推动落实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每当遇到“三不管”或急难事项时,“属地管理”往往就成为了兜底理由,让基层有苦难言。从一定程度上看,这源于权责失衡,本质则是形式主义在作祟。压实各方责任不能仅仅停留在口号上,各部门要紧盯重点难点领域,实事求是地下沉资源、安排任务,把权责边界厘得更清晰。同时,要切实扛起大抓落实的铁肩担当,通过以上率下的示范带动来激励担当作为,凝聚各方“一起做”的合力。

强化工作穿透,处理好“怎么做”的问题。上级下发的工作要求有时过于宏观缺乏可操作性,有时过于简略导致指向不明,基层不得不“摸着石头过河”,花费大量时间与精力揣摩其精神要义。相关部门在布政施策时应当强化穿透式指导,既保持规范性,也增强可操作性。特别是在当前全面深化改革的大背景下,应审慎处理好部署与落实的关系,在部署上突出工作重点,在落实上加强工作指导,推动各项工作要求落实落细落到位,防止“沙滩流水不到头”。

基层是工作落实的“最后一公里”。打开“基层视野”,绝非简单俯下身子,而是要真正站在基层立场想问题、作决策。相关部门唯有读懂基层的“怕”“苦”“愁”,在考核设计上更科学、权责划分上更清晰、工作穿透上更有力,才能真正打通抓落实的“中梗阻”。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