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近日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党的作风就是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站在“十四五”收官与“十五五”谋划的关键节点,必须秉持“作风建设无止境”的执着与韧劲,把作风建设细化到日常工作的点滴之中、贯穿于事业发展的始终,方能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作风保障。
练就“常学常查、刀刃向内”的脚力,推进作风建设持续走深。作风之弊,首在思想松懈。党员干部要严守政治纪律,将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融入日常行为准则,把学习党章党规作为“必修课”,对“四风”问题坚决亮剑,以“零容忍”的态度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不良作风,在防微杜渐中筑牢拒腐防变的“第一道防线”。树立“每日三省”的自觉,常掸思想之尘,多思贪欲之害,对照先进典型,反思自己担当是否足够,奉献是否到位,通过定期自我剖析、组织谈心谈话等方式,将纪律意识内化于心。
校准“令行禁止、制度为纲”的指南,推进作风建设持续走严。作风建设,制度是根本保障。党员干部要深刻认识到,严明的制度是作风建设的“定海神针”。一方面,要推动“当下改”与“长久立”结合,构建“问题发现—整改落实—跟踪问效—完善制度”的全链条机制,让制度成为“硬约束”。例如,针对会议过多、文件冗长等问题,制定精简高效的会议和文件管理制度;针对调研走形式、走过场等问题,建立“四不两直”调研机制。另一方面,要细化容错纠错“正面清单”,为担当者撑腰,让“躺平者”警醒;完善“能上能下”细则,打破“铁饭碗”,激活“一池水”。
锤炼“抓铁有痕、实干为要”的筋骨,推进作风建设持续走实。“为者常成,行者常至。”作风建设的成效最终体现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上。党员干部要坚决破除“以会议落实会议、以文件落实文件”的虚浮作风,把工作重心下沉到一线,将群众需求作为行动指南。面对民生痛点,要主动跨前一步,通过现场办公、即时反馈等方式,确保问题矛盾不积压;面对发展难题,要敢于啃硬骨头,以“钉钉子精神”逐项突破。同时,要完善考核评价体系,把群众满意度、问题解决率作为核心指标,让“实干者”得褒奖、“务虚者”受警醒,真正形成“以实绩论英雄”的鲜明导向。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唯有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意识、“不进则退”的忧患意识、“舍我其谁”的责任意识,在攻坚克难中锤炼本领,在服务群众中践行初心,才能书写好无愧于时代的答卷,让清风正气蔚然成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