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疁城之星 > 内容
江桥镇印晓华
来源:上海嘉定 发布时间:2015-05-15 点击数:

怀远助学

姓名:印晓华

性别:男

年龄:35

职务:上海西郊服务业集聚区经济发展有限公司党支部副书记、工会主席

工作时间:20037

入党时间:20075

做一株默默奉献的芨芨草

 “在大西北的盐碱地戈壁滩上,芨芨草,默默地奉献着自己的美丽;在无尽止的狂风飞沙之中,芨芨草,不失温柔却愈加倔强……”这首《芨芨草之歌》是印晓华所在的“芨芨草”公益组织的队歌,象征着他们的坚定、执著和大爱。

社会中有着这样一个群体,是以印晓华为首的一些热心的志愿者们,他们无数次走遍中国的天南地北,送书桌、捐衣物、结对助学、关心孤老。

九年来,印晓华和他的“芨芨草” 公益组织坚持以 “随手公益,快乐公益,日行一善”的宗旨去做好每一件公益活动,把无私的爱洒向每一寸贫瘠的土地。

3000多小时的志愿服务

在印晓华眼中,志愿者活动就是一份事业。从2005年至今,印晓华已经参与志愿服务工作累计时间长达3000多个小时。

多年来,他所在的志愿者团队每年隔三岔五要去外地做公益活动,去敬老院、白血病儿童医院、智障儿童福利院、自闭症儿童福利院、农民工子弟小学做义工一百多次,组织参与山区爱心图书室捐赠活动二十余次。

他们的足迹踏遍了安徽、山东、四川、贵州、云南、青海等九个省十六个贫困地区,累计募集资金100万元,全部用于山区校舍改建、爱心图书室建设和地震灾区单亲家庭助学。

他分别前往江西玉山、甘肃会宁、安徽金寨、怀远等贫困地区小学开展捐助。为当地的10所小学,建立了爱心图书室,同时也为孩子们带去了书包、文具、棋类、体育用品、电子琴、电脑、衣物等爱心物资,并与当地的孩子们联欢。

当问及到他是什么萌生了参加志愿服务的念头,印晓华回忆道:第一次去敬老院参加志愿服务帮助了一位素不相识的老人,离开时,老人的笑容感动了自己。

原来在自己看只是一个小小的帮助,对老人而言,给他们带去的无比的温暖。突然又增强了一份社会责任感。

结对孤老

帮助孤老走出悲伤

2010年,印晓华通过“金拐杖志愿者”结对服务认识了江桥的一对孤老,老两口是50年代的大学生。几年前,由于女儿出车祸去世,老两口一直没有从悲恸中走出来。

“我刚到他们家,就感到一股阴冷、寂寞的氛围。失去亲人的痛苦,让这两位年逾七旬的老人痛不欲生,一度他们还患有抑郁症。”看到这场景,印晓华心里不是滋味:“对他们而言,捐钱,捐物也许并不那么重要,我想让他们开心起来。”

为了扭转老两口低落的心情,只要一有假期,印晓华便和其他志愿者一块提着水果、点心去慰问他们。

一次,正值老两口50年金婚,印晓华想出一个惊喜的方案,他私底下查询了1111日是老伯的生日。到了那天,他们买了蛋糕、礼物给老伯过生日。诧异下,老伯泪湿眼眶说:“我已经几十年没过生日了。”

平时,印晓华和其他志愿者一起带着他们的孩子和老夫妇,去附近的景点如辰山植物园、顾村等地游玩,散心,不认识的人都以为他们是一家人。

玉山助学

常年资助贫困学生

2011年,印晓华突然收到了一封明信片,信上女孩说自己已经读初中了,非常感谢他多年来的默默资助。她表示自己想学医,回报恩人,但目前成绩还不够好,心里很有压力。

印晓华格外惊喜,连忙回了信安慰她,像知心大哥一样给她精神上的鼓励,在印晓华持续八年的支持下,女孩也很争气,考取了省会城市一家卫校,走出大别山,离她的梦想更进一步。

来信女孩名叫付世莉,是印晓华资助八年的安徽大别山女孩,如今已读卫校中专。

2006年是印晓华第一次资助付世莉,那时她正读小学三年级,照片上小女孩长得瘦瘦高高,背后是她的家,一间简陋的砖房,家中她还有两个姐姐。

为了鼓励女孩上学,印晓华每学期都给她汇学费。刚开始捐助女孩,她家人托在上海打工的亲戚向印晓华表示感谢。后来,双方不知怎么就断了联系。

现在收到这封晚来的明信片,印晓华倍加感慨,他说:“我捐助孩子并不图回报,只要能为她减轻生活压力,我就满足了。”

会宁捐赠

用爱心换取人间真情

印晓华为记者展示了“芨芨草”公益团体在活动中的照片,一张张照片记录着这群爱心人士的足迹。

通过参与组织爱在路上“我徒步,你给孩子捐水”30公里公益徒步活动,共募集爱心款33440元,用于甘肃贫困地区学子购买饮用水费用。

20128月至11月期间,他先后又为上海行政管理学院西藏班、云南普洱、贵州都匀、青海玉树等地捐赠图书近4000本,为河北晋州捐赠衣物300余件,并成功牵线促使上海的资助人与8名贫困地区孩子结对。

去年他又先后5次赴山东临沂和江西玉山捐赠爱心图书室、文体用品、课桌椅等,并组织上海志愿者与玉山当地34名贫困学生进行“一对一”结对。

有一次,印晓华正在外地资助孩子,突然接到电话,8个月大的女儿突然会喊爸爸了。亲情的思念让他百感交集,一边看着面前受资助的孩子,一边听着耳畔亲昵的叫声,印晓华萌生了爱怜,陡然间又增强了一份责任。

“虽然每次参与爱心活动都很累,很辛苦,其中的艰辛只有自知,但是我从没有后悔过,因为我换来了人世间最美丽最真实的感动,这样的代价完全值得!”印晓华坚定地说,他想做一株默默的芨芨草,为这个世界奉献自己的美丽。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