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威尔(左)易凤林(右)
姓名:王威尔
性别:男
年龄:58
职务:嘉定区教育局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主任
工作时间:1974年3月
入党时间:2004年11月
姓名:易凤林
性别:男
年龄:52
职务:嘉定区教育局艺术教育办公室主任
工作时间:1979年3月
入党时间:2000年7月
另类“搭档”的诗乐启蒙
王威尔,中共党员,现任嘉定区教育局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嘉定区教育学会秘书长、《嘉定教育》杂志主编、嘉定区学术技术带头人、嘉定区政协文史委特聘委员,长期担任教育局教育政策研究和教育发展规划,以及教育局龙头课题的设计、策划和执笔工作,参与了国家级、市级课题《新的教化——城市化进程中区域素质教育行动研究》、《公信教育研究》《现代学校制度研究》研究,执笔《嘉定区学校文化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嘉定区品质教育改革方案》,在宣传和推广嘉定教育改革经验和学校文化建设方面做出了较大的贡献。
易凤林,中共党员,现任嘉定区文联副主席、嘉定区音乐家协会主席、嘉定区教育局艺术教育办公室主任、嘉定区易凤林音乐创作室主持人,曾获“上海市优秀共产党员”称号,长期与著名作词家、歌唱家合作,为文、教、卫、企等各领域、各单位创作了大量弘扬正气大爱、讴歌时代精神的优秀歌曲,作品曾两度荣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并在多届“上海之春”音乐节上演奏。他是嘉定音乐创作与音乐教育发展的领头人,用自己的专业影响和人格魅力带动着年轻一辈的音乐人才共同投身于嘉定音乐创作和教育事业。
王威尔和易凤林这两个性格鲜明各异,且都已过知天命年纪的人,却因对中华传统诗乐文化的爱好和热情而走到了一起。十多年的合作不仅让两人惺惺相惜,也让他们成为了在嘉定教育界出了名的词曲“好搭档”。在他们的创作和推动下,诗乐吟唱成了嘉定校园里一道特有的风景,而传统文化之根也随之在学生心中扎下。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中国大步先前走;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社会建设开新篇;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我们的心里有春天……”2014年底,一首由王威尔作词、易凤林作曲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歌《圆梦中国》在嘉定的中小学校传唱了起来。欢快激昂的节奏,朗朗上口的歌词,很容易就把核心价值观的24个字记住了。这种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新形式引起了上海市委宣传部、上海市教委工作党委领导的高度重视,2015年1月12日,“凝魂聚气育芳菲、立德树人铸品质——上海市教育系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会暨嘉定区优秀作品发布会”在嘉定举行,《圆梦中国》歌曲全市首发并推
广,两位同志获得了特别贡献奖。
《圆梦中国》已不是王威尔、易凤林的首次合作了。为传承中华传统诗乐文化,由易凤林谱曲、王威尔选编创作的《中国唱诗班——中华优秀传统诗词“诗乐启蒙”》第一辑,2010年5月正式进入嘉定区的校园。半年后,《中国唱诗班》被嘉定区教育局正式列为区本音乐教材,一个个形式多样的“唱诗班”在嘉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更为大家津津乐道的王、易合作,则早在2003年左右就开始了,他们共同为50多所学校创编了一批饱含丰富传统文化和学校历史内涵的校歌,传统文化的传承正在他们的共同努力下以各种方式得以传承。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伴随悠扬的古乐,华江小学合唱团的学生颔首微笑,娓娓唱出优美的古诗旋律;舞蹈团的学生舞动扇子,将古诗《明日歌》用歌舞的形式表现出来。目前,嘉定已在76所中小学(中学37所、小学39所)进行推广。嘉定区实验小学舞蹈社团根据《中国唱诗班》中的诗乐歌曲《明日歌》,演绎了古代书院与当代学生课堂之间的故事,在北京举办的第六届全国少儿舞蹈比赛“小荷风采”中荣获金奖。2012年2月,易凤林等主创人员还应邀赴维也纳金色大厅参加第七届“文化中国”青少年文艺晚会演出,向外国友人展示了来自传统诗歌艺术的风采,获得了演出金奖、优秀作曲奖、中奥交流小使者和优秀辅导教师等荣誉。
《中华优秀传统“诗乐启蒙”16首》荣获国家文化部颁发的“中国金唱片奖”,这在少儿类的音像制品中是极为罕见的。目前,“中国唱诗班”正式教材和第二辑正在紧锣密鼓筹备中,16首古诗也将以二胡、埙、巴乌、葫芦丝等16种中国传统乐器演奏形式向学生拓展呈现。
《中国唱诗班第一辑》在创作过程中,面对句式短小、字数相同的古诗词,在严格忠于原作的基础上,不加入新的词汇谱,要写成能让孩子们喜爱的、既有浓郁民族风格又有鲜明时代特色的少儿歌曲,是创作曲目时的难点,同时也是传统诗词“古为今用”的创作亮点。为了把音乐语汇写得朗朗上口,易唱易记,易凤林对每一首诗乐作曲都做了多个版本的创作,力求风格鲜明,不落俗套。16首曲目的创作,易凤林用了将近3年的时间去打磨,通常是深夜创作,也曾试过为了体会当时诗歌创作的背景而多次远赴诗人故乡,了解当地的风俗、民乐曲风特点,做足功课。虽然最后呈现在光碟中是16首曲目,然而实际上易凤林为此创作的不同风格不同版本曲目已超过60首。正如王威尔所说,这是一份“浓缩”的文化密码,吟唱它,读懂它,就通达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核心地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