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朱桥道口提醒入沪人员进行健康信息登记
战“疫”服务不停
“既然回到了家乡,就要为家乡做些事,这样我的心里才踏实”,这是区档案局韩琦朴实的抗“疫”宣言。他是一名转业军人,回家乡十年,入党十七年。作为单位最年轻的科长,他总是冲锋在前,主动担当。他说:“我身体好,该多锻炼,该多承担。我时刻牢记着曾经作为一名军人的责任和使命,疫情当前,我更应该挺身而出,主动为家乡的安全保障工作出一份力。”
不舍昼夜 值守我“嘉”门口
“您好,请把前后车窗全部降下,扫描二维码,进行健康信息登记,准备在前方接受测温。”这句话在韩琦嘴中重复了成百上千次,寒风吹弱了部分的声响,他不得不提高嗓门,手脚并用地向来往车辆比划着。
上海实行疫情一级响应伊始,韩琦第一时间报名参加道口志愿工作。同时主动联系上级党委,申请参加凌晨的志愿工作。当他得知第一批道口执勤排班已定,一周之后才可能被安排时感到一丝失望,他反复和上级党委工作人员说明自己可以随时帮忙顶班。2月1日,韩琦无意中得知兄弟单位有同志身体不适,马上打电话毛遂自荐主动请缨,对方被他的真诚所打动,安排其替岗。能够得偿所愿地为家乡奉献一点绵薄之力,他高兴极了。
天蒙蒙亮,刚结束了6小时的道口执勤,韩琦顾不上困顿,匆忙回家梳洗后便赶到所在的桃园社区协助开展口罩登记预约工作。早在几天前,在得知社区疫情防控人手紧缺后,他便坐不住了,平时就热心服务社区工作的他立即给社区党总支书记发微信,自愿申请参与社区疫情防控工作。于是,在桃园社区的第一天口罩预约登记现场,又多了一个身影。2月10日清晨,他再次参加道口执勤工作。
在菊园六里园区道口为进入的人员测温登记
测温登记 助力企业复工
2月17日起,韩琦主动报名下沉到菊园六里工业园区,每天早上6:30到岗,为进入工业园区的人员进行测温登记。高峰时期,他值守的道口每小时要测温登记200余人次。
“体温枪无法使用,我拒绝在温度栏登记温度!”在道口负责测温登记工作的韩琦,向下沉单位发出了这样的声音。原来,在测温过程中,他发现由于室外环境温度过低导致体温枪罢工。对此,他第一时间将情况反映上报并建议使用暖宝宝保证体温枪能够正常工作。次日,该问题得到了妥善解决。
随着疫情的控制,园区迎来了“复工潮”。早晨7点工业园区道口处的电瓶车和机动车排起了“长龙”。原来,由于检查登记效率慢,导致园区道口出现严重拥堵,期间发生的因插队、擦碰产生的争吵进一步影响了通行效率,导致部分人员产生不满。看到复工
第一天发生的状况,韩琦仔细观察,发现通过发放园区通行证能够有效提升登记管理效率,加快人流通行速度,减少不必要的人群聚集。当天工作结束后,他分析总结相关情况并主动联系下沉单位的负责人,建议尽快审核发放通行证。下沉单位高度重视,当即加班审核并制作发放通行证,次日的检查登记效率得到明显提升。
为进入园区的卡车司机测温登记
统筹安排 档案服务不停
尽管早在1月26日,区档案馆就发布了临时闭馆的公告,但档案公共服务始终未曾间断。为确保远程查档服务通道畅通,让利用者享受到网络、电话等多种查档服务,韩琦主动撰写了《疫情防控“不出门” 档案服务“不见面”》的微信,线上指导市民在线申请民生档案和申请政府信息公开。他在下沉菊园工作前,每天早早到岗,戴上口罩和手套,为查档大厅消毒,然后打开查档系统,等待随时接入的查档电话。每天他都在做好当天工作记录,放置好防疫用品,仔细确认查档窗口的安全后才放心下班。
为了准备区档案馆的开馆工作,还在下沉中的他利用周末休息时间在底楼大厅设立了入口查验台,挂起了“随申码”宣传图,张贴恢复开馆公告,并制作了入馆查档须知,规定了查档流程。谈到自己为何如此这般努力,他只是淡然地说:“这就是我的本职工作。”
3月24日下沉工作结束后,韩琦马上回到了工作岗位。在嘉定工作的王某,因购房需要提供其在北京海淀区的婚姻档案,但因疫情防控进京不便,心里非常着急。韩琦验证了王某的身份证件,马上电话沟通了有跨馆合作协议的北京市海淀区档案馆,提交了查档申请。两天后,王某收到档案后致电查档窗口,表达诚挚的感谢,并连说三个没想到:“没想到贵馆工作人员的态度那么和蔼可亲;没想到贵馆那么细心周到的利用服务;没想到贵馆那么快便让我收到了远在北京的档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