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传讲人”
他是一名退休老党员,曾是中央办公厅速记员,在“中南海”红墙内工作生活十年之久,曾与毛泽东、周恩来等国家领导人近距离接触;他是村里的“故事大王”,退休后创办“老陈故事汇”,为村民开讲“中南海”故事,播散着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艰苦朴素、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优良品质......他就是73岁的马陆镇退休党员陈宽宏,用实际行动诠释“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的红色信念。
“中南海”内办公
毛主席“点赞”:小伙子了不起
新中国建立前夕,1947年3月,他出生于嘉定马陆包桥村王家弄西陈。1964年7月,作为嘉定一中学生,他被复旦大学录取。随后,他又被中央办公厅挑中,成为一名速记员,从此开始长达10年的“中南海”生活。
他的第一次速记,就是记录周总理的讲话。那是1965年的一次外宾接见会议,虽然身边老师陪同,但第一次真枪实弹地上岗,并且还涉及外国友人时,他还是十分忐忑。当时拿笔的手不听使唤,手心也直冒汗,到会议结束,他也不知道周总理说了些什么。他的第一次速记,以失败告终。会议结束后,老师拍拍他肩膀说:“小伙子还年轻,不要着急,慢慢来。”在之后的几年,特别是最艰苦紧张的1967年和1968年,他几乎每个晚上都要参加周总理主持的工作会议,此时的他已经能沉着应对各种会议了。陈宽宏说,周总理是他速记工作中记录得最多的领导,也是见过的领导中工作最辛苦的。1965年9月18日,陈宽宏第一次正式参加中共中央工作会议的记录,这是他第一次记录毛主席的讲话。后来,在各类会议上,他多次近距离地接触毛主席,记录毛主席的讲话。
1966年7月16日,陈宽宏在武汉跟随毛主席畅游长江。在游泳时,毛主席问他是哪个单位的,姓什么,多大年龄?当他回答19岁时,毛主席还“点赞”说:“了不起!”这是他一生和毛主席唯一的一次谈话,而且是在长江的波涛中,让人终身难忘!
撰写回忆录:写好“红色故事”
2007年,陈宽宏退休后落叶归根,回到马陆。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陈宽宏思索着,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即使退休了,还想做点力所能及之事。因为有着中南海的特殊经历,于是,他决定撰写回忆录,把曾经中南海“红色故事”一点一点写出来。
说起来简单,做起来难。如何写好红色故事,让年近七旬的老人花了不少心思。他把自己独自关在农村老宅里,慢慢回忆,点点滴滴,整理梳理,形成文字。为了保证故事的政治性和准确性,他要了解当时的历史背景,要从正规的书籍、文献资料中收集查证,要选取好讲述的角度,需要有大量的细节描述,这些都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功夫不负有心人。2011年,陈宽宏撰写的《走进中南海》系列故事陆续在《马陆》报上发表,引起了读者的浓厚兴趣,其中最受大家欢迎的是《跟随毛主席畅游长江》,还有一篇是《胡耀邦印象》。陈宽宏说,当时在《马陆》报上开设了专栏,一口气发了十多篇,住的近的村民,还上门要听他讲,不少读者意犹未尽,还打电话来询问,是否可以邀请现场讲述。陈宽宏想,既然大家喜欢听,那我免费给大家讲。
创办“故事汇”:播撒红色“种子”
和写材料不同,要生动地讲好一个故事,要有人爱听、喜欢听,能够春风化雨,入脑入心,这又要花费一番心血。
最关键的,要把握好“三不”原则,即不讲假话,不讲空话,不讲口号。陈宽宏说,如果说口号,讲大道理,听众一定觉得枯燥,要带着感情说,讲述人物的细节和故事,掌握好故事的节奏变化,才能让人喜欢听、爱听,润物细无声地渗入听众的心。
那些日子,这位老人每天重复做的三件事情,就是努力回忆,修改材料,练习讲述。他说,文章要根据讲述的要求去修改,还要回忆补充曾经的点滴细节,还要练习讲述,对着镜子,对着家人说,吃饭的时候在说,睡着的时候,可能说梦话也在说,希望能呈现最好的效果。
经过长时间的精心准备,2014年4月14日,他的首场“老陈故事汇”在包桥村图书馆正式“上线”。他将自己在中南海亲身经历,与毛主席、周总理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近距离接触的点滴故事,比如中南海内工作紧张也是人所共知的,从延安时期起,毛主席就是晚上工作,上午休息,整个中央的工作就围着毛主席转,晚上工作成了习惯,特别是周总理每天工作时间一般要达到十七、八个小时,每天上午八时左右睡觉,十二时左右起床,不是开会、谈话、接见外宾,就是批阅文件,一直忙碌到第二天早晨,也没有星期天、节假日......在他的讲述下,红色精神从符号、理念,转换成一个个有血有肉,惟妙惟肖的英雄形象,在听众心中播撒下一颗颗“红色种子”。陈宽宏回忆着,当时台下坐满了人,有老人、青年、小朋友等,大家都听得津津有味,现在都记忆犹新。
自此以后,包桥村村民的文化活动除了常见的唱歌、跳舞、听戏以外,每月第一个星期的周一下午,村民们就相约一起到村委会,听老陈讲故事。一些附近的村和社区以及学校、企业等,都邀请老陈去讲课。
在随后5年多的时间里,陈宽宏先后撰写红色故事40余个章节,涉及文字8万多字,开设免费讲座200余场,听众人数累计达到2万余人次。
初心如磐,使命在肩。如今,“红色义务传讲人”成为了他的代号。作为有着五十年党龄的老党员,他用实际行动践行“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的那份承诺。回顾自己的一生,他曾戏写一联:历经风雨,将大半人生为他人作衣裳,从不言悔;回归生活,留一点时间替自己绘逍遥图,乐在其中。陈宽宏说,宣讲红色故事,让更多人,特别是年轻人,能从中得到教育和启发,将红色精神代代传承,就是替自己绘逍遥图的最好注解,也是人生最大心愿和乐趣。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对于未来,已是古稀之年的陈宽宏依然坚守一份执着和热情。他说,只要有需要,只要有聆听者,只要还能走得动,讲得动,我一定随叫随到,一直讲下去。
上海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红色文化是城市精神的底色,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信仰光芒,初心力量,薪火相传,生生不息。陈宽宏用虔诚而炙热的心,让红色故事在祖国的广袤大地上源远流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