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居民的盆景达人
莫洪源2006年退休后活跃于嘉定盆景艺术的传承、创作、交流和传授。是家庭盆景达人,上海“市民绿化节”园艺大讲堂明星讲师,菊园“市民365课堂”阳台园艺班讲师,在绿色咫尺盆景中发挥着党员的光和热。
过程虽曲折,却依然心怀信仰。莫洪源是名党龄37年的老党员,描述起入党时的情景,他依然记忆犹新。
据莫洪源回忆,当时他还在海上当远洋海员,因为其优秀的表现,不少人建议他入党,然而当时的他却很犹豫。不过当年的这份犹豫在莫洪源从船上的广播中听到四人帮倒台的消息时便消失得无影无踪,他下定决心当日就向上级党组织提交了入党申请书,因为他从广播中听到了信心,感受到了希望。
由于当年艰苦的条件和工作的特殊性,莫洪源的入党宣誓是在他工作的远洋轮上完成的。在随着洋流漂动的国土上,一块黑板,一面手画的党旗,一段誓言便是莫洪源入党时的全部。“我们出海离开国土,党旗是不可以带到船上的。所以只能尽当时所能,办了这个简单的仪式。”莫洪源回忆道。因为在海上,信息有所延误,不能及时收到公开的电报通知,但他还是在当时有限的条件下积极地参与党组织活动。
用现代科技的力量,将大自然装入咫尺盆中。莫洪源对盆景的浓厚兴趣最早可追至上世纪80年代。在远洋工作期间,受中国岭南盆景影响,莫洪源爱上了盆景技艺。1982年起,每年公休期间他都会与爱人在家制作栽培盆景。
“我没有拜过老师,互联网就是我的老师。”2002年起,莫洪源以网络为师,先后入会中国盆景艺术在线网、岭南盆景艺术网、盆景新天地网、盆景乐园网等网站学习盆景艺术,也在其他一些网络平台学习摄影摄像。侧重于盆树栽培和仿著名画家的画意,是嘉定盆景的主要特征。因此除了钻研盆景艺术和摄影,中国画的画理也成为了莫洪源的重点学习项目,而艺术之间的触类旁通,使他的作品美观而不乏意境与故事性。
有了早期在嘉定城东公社当插队知青和后来当远洋海员周游各地的独特经历,莫洪源在盆景作品上有着自己的一套见解。莫洪源的作品以中小型盆景为主,没有刻意追求所谓的“式”,更多凸显的是植物的自然之美。虽然最后呈现出的盆景造型都是精致且经过修整的,但在莫洪源的作品中,所谓的悬崖式、丛林式、游龙式……这些都由植物本身的生长趋势所决定。“让盆景作品具有诗情画意,将大自然浓缩在咫尺盆景之中,成为有生命力活的艺术品”便是莫洪源的创作理念。
莫洪源传授居民阳台种植经验
发挥党员作用,展现百姓小康生活。据介绍,嘉定盆景艺术历史悠久,根据现有资料考证,约始于明朝隆庆、万历年间(公元1567~1620年),至今已有400余年的历史。嘉定盆景侧重于盆树栽培,以模仿著名画家的画意而闻名,2011年起纳入嘉定区区级非遗项目。菊园新区作为该项目的传承保护单位,多年来通过扶持菊园盆景社开展常态化盆景交流活动、开设阳台园艺班、举办盆景展等多项举措,培育和凝聚起了一批热爱盆景艺术的市民爱好者。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人们的生活质量越来越高,居民对生活的需求也逐渐多样化,因此就出现了越来越多想要将绿色带进家门来美化生活的居民。然而当他们将盆栽买回家后,由于在养护和种植方面的知识有所欠缺,于是他们对养护盆栽的相关知识又有了新的学习需要。
正是因为有了较为广泛的群众需求基础和社区学校这个广阔的平台,身为党员的莫洪源觉得自己的擅长之处有了用武之地。凭借着幽默而随和的性格,莫洪源在学员中颇具人气。在菊园新区成人(社区)学校,作为阳台园艺班的讲师,他将自己所学毫无保留地传授给每一位学生,示范作品也放在教室供学员随时参观学习,以授人以渔的方式,将绿色带进了每位学员的家里。
莫洪源和爱人在研究盆景
展示盆景独特魅力,抖音推广不遗余力。6月13日是2020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嘉定菊园盆景达人莫洪源作客“菊园有戏”抖音直播间,以真人书的形式在线分享了嘉定盆景的历史文化知识,现场演示了“百里飘香”茉莉花丛林盆景的制作流程,带领市民们线上游览了主题展览,再现了非遗项目“嘉定盆景(盆树)技艺”的独特魅力。
据悉,菊园真人书项目以身边有事迹、有作为、有影响力的优秀党员和群众担任主讲人,以口述个人经历和故事的形式与现场党员群众进行面对面的分享与互动。作为本期真人书主人公、嘉定盆景(盆树)技艺传承人的老党员莫洪源,在为这一非遗项目的传承与推广贡献着自己的一份力量的同时,践行着党员的责任与使命。
莫洪源虽是一名70岁高龄的老人,但他认为自己还须勤奋耕耘,为传承盆景技艺创建绿色家园而努力。